为您找到与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基本理论怎么写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学生逐渐增加的同时,学生的学籍信息也越来越繁多,其管理工作也更加繁杂,这就为学校学籍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在年龄、资历、文化素质等方面差别较大
特别许多成教学生身兼学业与工作两项,管理范围大,牵涉面广,难度增加。为适应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及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集中;为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较灵活,课程变动大。
2.学籍管理过程呈现间接性,响应速度慢
成人教育的学生分布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上,采取走动式上课模式,虽然每学期都定期集中授课,但时间短,主要靠学生业余自学、复习完成知识的积累及课程的考核。为此,学籍管理工作往往衔接不上,易中途中断,无法继续进行。另外,许多继续教育的分校及教学点承担了成人教育的招生、学习、学籍和教学等管理工作,管理过程实际为非直接性的远距离管理。
3.领导不重视,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学校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缺乏对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未配备专职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业务培训较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学籍管理效率不高。另外,学籍管理的相关硬件设施跟不上,由于人力、经费投入不足,计算机系统未能及时换代升级,管理工作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形势下完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
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原则上成人高校应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籍管理工作,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职能部门要有一名副院长主管学籍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籍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硬件调协设施、安排责任心强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并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学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
学校要积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学籍管理文件、精神及制度制定,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模块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通过学籍管理,使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在可能的范围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从而调动成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快成才、成好才。
3.加强与教学点的合作与管理
继续教育的招生、日常管理及课程的实施等工作大部分在相关教学点中完成。为此,继续教育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应加强与各教学点的日常沟通及管理,在招生、日常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的互帮互助、对口管理的机制,既成为各教学点的上级管理、统筹部门,又与各教学点有兄弟院校似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相关考核、管理机制,定期举办培训会、交流会,加大对教学点的培训及指导力度,实现学校与教学点的共赢发展。
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加之信息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给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以下简称《规定》)文件精神,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精神特质,适应新的发展和变革要求,是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高校学生学籍制度管理运行的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衍生物,其在保障高校学生权利,明确高校学生义务,指导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经多次的修改,其内容日趋科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在《规定》的指导下,各高校也结合本校校情制定了更加详细、明确的学生管理规定和细则。然而,在实际的学籍管理运行和实践过程中,因对该制度的宣传、细化、执行、监督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学生起诉学籍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制度关于学生权利的救济内容相对偏少
无论是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还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的学籍管理规定,大多是将学生学籍的取得、保留、撤销以及学生休学、退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可以说是刚性规定比柔性规定要多。这些学籍管理制度更强调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功能,而对指导性文件《规定》所强调的人本、育人和服务功能没有凸显出来,关于学生权益的激励方式和学生权利救济途径、程序和部门没有进一步明确。
(二)缺少对特殊个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某些特长、专长特别突出的“偏才”的学籍管理办法较为缺乏,有“破格录取”的规定,而“破格毕业”、“将功补过”等特殊人文关怀和权益保护的政策规定很少,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少数个体学生发展和成人成才的需要。
(三)高校学生对学籍政策的领悟不够全面
就高校对学生关于学籍制度的学习、宣传普及方面,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和湖北省普通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发现许多高校仅在学校入学教育时向学生讲解了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并发放相应的学生手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或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在学生违规或有违规倾向时,才向学生讲解某一方面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制约和约束以促进对学生的管理。这些做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规定》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根本不知晓,容易违规,甚至在违规后不知所措,有时还会使学生利用极端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学籍权利或者错过权利救济时机。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议
(一)改革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各高校可以以《规定》为依据,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完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申诉的学生权利救济办法。具体来说,在事前,通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宽松学生休学年限、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等途径,争取让更多学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在事中,严格尊重事实,深入调查,多方取证,做到依法办事,按规办事,达到以处分促管理、促教育的目的;在事后,允许学生通过正常的学校途径和社会司法途径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并对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和具体途径进行进一步落实和规定,对具体救济组织和机构进行科学规划,对分级诉求的办法予以告知,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学生的权益。
(二)创新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在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上,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创新学校学籍管理体系,真正让高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学校出台规定时,可由学校领导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公约”;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转专业、转校、休学等情况,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劣势、兴趣爱好等,制定相对人性化的可执行的特殊政策;三是在学生毕业测评体系中,可增加专长培训、考核的辅助学分评价指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重视特殊个体的培养和发展,在灵活调整政策的同时不失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人人都能成才。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只有对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不逾矩。因此,普及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高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上,首先,要增强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法律观念,要求对各项学籍管理规定能吃透,能把政策正确传达给学生;其次,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型的社交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学生宣传各项规定;再次,可通过具体违规案例,向学生普及法律和相关规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遵守规定的重要性;最后,也可以通过比赛或有奖问答的方式,以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并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作为房地产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业公司,在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需要扭转传统的粗放型管理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内涵和科学发展观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和核心目标,才能找出时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新思路。
首先必须坚持依法理财。要适应形势任务和情况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制度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切实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法必依;履行财务人员肩负的监督职能,加强财经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章办事,及时纠正和查处发现的问题,做到违法必究。其次必须注重勤俭理财。要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节约意识,坚持量入为出,严把经费标准关,大力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再次,必须创新理财。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和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原理,创新管理方法,促进预算管理、集中采购等各项改革整体推进,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深入考察和研究财务保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提出解决供应保障矛盾和问题的新对策、新手段、新措施,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管理起到了决定作用,良好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各环节顺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建筑工程管理意识薄弱。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只注重发展建设,没有充分理解项目管理所带来的优势,也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工程业主一向认为工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只要技术上能够解决,就无需在管理上做支出,如果出现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通常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处理。所以,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企业对工程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
2.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缺乏专业管理团队意识的情况下,管理体系的建立也只是空谈。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只是部分高校设立了有关工程管理的课程,但并没有投入到工程管理中。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单位都不具备工程管理工作的范围、程序及管理方法,并且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软件系统。
3.管理水平低下。目前由于我国市场原因,建筑工程多数属于综合性工程单位,由于组织复杂,涉及方面广,使得建筑工程企业多数的整体水平不高,也不能适应目前国际上的建筑标准。另外监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对监理的工作性质、任务、机制认识不彻底,监督力量不强。所以导致了我国的多数重点水电站工程项目被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所承包。
4.没有建立法律法规。其实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很早便得到国家的重视,2002年国家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但规范的内容并没有做到国际标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并且没有大力推行。
5.不重视安全过程。工程的建设中,虽然企业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建立了安全施工的规范,但并没有落实到基层生产线上,而施工工人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面对工程中的违法操作,不能及时的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这些情况都将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
6.浪费工程资源。工程建设中,由于管理不善,经常会出现一些工程脱节、重复施工等现象,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并耽误工程进度。一些工程在施工中,往往只注重工程进度而花费大量资金雇佣外包公司,使工程的质量没有统一的监督,工程的建设没有统一的管理,也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发展
1.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意义。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对于工程管理一定要进行改革创新。建筑工程行业中应用招投标的方法进行承包施工,但在招投标过程中,相互压价、拖欠尾款等问题层出不穷。建筑工程中的职能部门经常多方面管理,出现管理错位的现象。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完全取决于我国的制度不完善,更多的可能是人为的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意义在于寻求合适的市场环境与建筑工程行业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2.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需要基于市场需求之上,市场经济条件允许,才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盈利。要想创新管理方法,首先要确立建设工程中管理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可以有效保障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使建筑企业的服务优化。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是最能展现我国经济实力的一面,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工程的建设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以培养大批的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已经在不断探索,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建设了项目经理部门、指挥部门和其他一些管理安全、质检、合同等部门。但是,某些部门的建设无需存在,需要存在的部门并没有建立,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管理匹配不合理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进行全面改革。
2.1从组织结构上创新。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但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已经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所以,对于工程管理的建设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前的工程管理中,签订合同之后,项目经理代表施工企业,对企业的人力、物理和财力进行合理支配,对各方面的合同、安全、成本、材料、施工进程等问题进行管理,这样可能会影响项目经理的管理力量减弱,无法顾全大局。此外,项目经理也不能承担法人责任,这样容易出现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合同、职权的不明确问题,这种紊乱的企业管理模式,必然不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建筑企业中管理层的构建需要成立专门的各个项目部门进行管理,法人做好法人的责任,项目经理主管统筹计划及监督管理,其他涉及到的管理问题需要单独建设。
2.2从管理理念上创新。从管理理念上来讲,企业管理中需要融入大量的新鲜血液,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上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建筑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工作中。此外,创新的管理理念需要根据不同社会需求对管理理念不断改革完善,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管理经验而忽视我国市场情况,需要建立起一种能够体现管理内在的要求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7]。
2.3从管理技术上创新。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比较分散,人员、部门、企业设计众多,所以在施工程序上也十分复杂,属于分工较细的行业。要想将这些分工统一管理,则需要对工程建立起相应管理系统。在建筑项目中使用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全面的提高管理水平。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将一些建筑行业的管理经验进行共享。利用软件管理,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施工中的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法,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8]。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想要增强竞争力,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为了配合工程管理的开展,各个部门需要不断的学习、创新,并能够熟练掌握工程内部的新知识,总结经验,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管理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稳步发展。
一、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相关软件开发和工程管理不协调
现阶段,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期阶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大都是按照传统的经验来进行的,并不能和新技术相互协调.并且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当中都没有专门负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人员,而一般的管理人员又没有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技能,软件开发人员一味追求利润的同时也不具备建筑企业管理的时间认识,如此一来,开发出来的软件很难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也得不到有效地利用,从而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革新并没有给建筑行业带来实际的效益.从另一方面来看,尽管我国建筑企业在很多时候会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但是,由于国外建筑管理模式好我国建筑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因此国外软件不一定适合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需要.尤其是国内外单位内部结构不同,因而计算机信息软件使用范围也存在不同,但是汉化的软件也只不过是把英语变成汉语,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此外,从国外引进而来的软件往往都很昂贵,并不适合我国国内的绝大多数建筑企业,会给其成本带来负担.
1.2全面人才的匮乏和人员观念的差异
事实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普遍都缺乏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了解,掌握高度技术的人员更是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管理人员的思想依旧逃不出传统模式的桎梏,难以满足建筑行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也因而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阻碍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管理层也缺乏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正确认识,他们不知道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建筑工程管理带来多大程度上的便利,因此他们也就不愿意付出高薪来聘请掌握先进技术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极其没有必要,这使得建筑企业本身就愈来愈远离崭新的现代化技术.
1.3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机构人员变动频繁
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无论是环境条件还是连续性条件,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稳定性,变化因素较多,并且这些变化因素往往又不在人为控制范围之内,这就使得建筑工程企业很难把握住施工的频率和节奏,因而就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起伏波动,调动频繁.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对自己所在企业的文化有统一的了解,并且绝大多数员工还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愿意接受企业给予的技术和知识再培训,即便是企业投入资金使得管理人员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但是由于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培训过的人员又去了别的企业,也不能够帮助原有企业实现较强竞争力的提高.
1.4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多变
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建筑工地始终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建筑生产呈现出流动性的特点,从而使得企业管理环境也面临着较大程度上的变化,无论是可见因素还是不可见因素都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显然是难以对当前动态形式进行强有力的控制.
二、强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2.1加快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要不断推出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计算机软件,通常来说,一个新软件的出现可以现在试点工程当中进行,然后以此带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程.我国政府也要充分重视其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并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式,强制要求一些重点工程加快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网络的建设步伐,同时,也要为软件开发的高端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够和建筑工程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使二者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2.2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利用多样化途径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能够正确看待这项技术,并将其正确运用都生产经营环节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建筑企业来说,应当在软件使用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尽快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最终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在公司内部实现普及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对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市场的开发也是极其必要的,对于这一层面,笔者认为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为相关工作人员上岗的重要条件要求,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建筑企业内部管理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利润较为稳定的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研究开发和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
2.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在现代化企业当中,始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要注重人的作用.事实上,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否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接受程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人员还是施工当中的工作人员,都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职工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当中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了能够使得职工的培训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建筑企业要结合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制度,强化对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多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最大程度上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了解能力,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的硬性条件.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使得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还可以在根本上推行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2.4促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工作流程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建筑工程在立项与招标的过程当中涉及到许多客观上的元素,因而也就使得管理体系较为庞杂,并且在数据计算环节也会涉及到数量较为庞大的项目.在这种形式之下,怎样能够使得计算出的数据更为精确,是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完善信息系统一体化就是为了解决之歌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力突破每个部门固有的局限性,将现代化技术游刃有余地应用其中,并将各种相关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上实现各项业务模块联合的监控.如此一来,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到各个环节或者各个部门都能够协调运转,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具有覆盖性的工作系统.
2.5增强工程管理的适应性
在施工环节,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都会受到天气变化和地质状况的影响,而房屋建设共层往往会受到环境保护的限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资源投入和工期的进度,同时,也将预测成本提高到一个新的程度上来,这就对数据的精确性产生了干扰.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让设置施工参数的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来进行相关参数的自定义,使得运行当中的各项机制都能够和实际相符合,并及时提高有效信息的反馈性.另外,在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得到保障的条件之下,管理者最应当关注的就是整项工程所涉及到成本问题和工期进度问题,而只有工程管理完全适应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够将效率提升到最大化.
三、结语
总的来说,相比于其他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差强人意,同样,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崭新技术的使用较为落后,如何在新时期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建筑行业的工作者都应当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到日程上来,并不断将其与我国建筑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改革浪潮席卷着我国的各个行业,而且还在继续如火如荼的开展。改革是发展之动力,是新时期农村不断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农村的财务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此,从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措施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管理现状;管理措施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组织、结构及分配方式均呈现多元化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转型,财务管理工作也就更加复杂。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怎样应对这些变化,政策上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是新时期经济管理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探究新时期农村财务的管理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新时期农村财务的管理现状
新时期要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就必须要从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改进问题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改革。从农村管理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依然存在漏洞
从许多财务管理的条例来看,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即为内容比较空洞,教条化严重,根本无法和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即便是提出了一些财政政策也无法依照预计轨道落到实处,执行结果和预期相差甚远,根本无法达到应有功效。农村财务属于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如果仅仅依靠一种或几种制度进行约束,必然无法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2农村会计的基础工作薄弱
农村的财务工作不仅具有极强的政策性,还需要极强的业务性。但是现在许多农村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因此财务管理中存在资料不规范、不完整的现象。许多村收支单据上凭证要素不全,尤其支出的单据上没有领款单位及领款人,缺乏经办人与证实人[1]。采用白纸及作业纸记账的比比皆是,有一些还在烟盒上记账作为入账凭证,严重影响了农村的财务管理。
1.3农村财务的账目混乱,报销手续缺乏规范性
首先,审判签字比较随意。一些村由书记签字,而有一些是村主任,缺乏刚性制度的约束。按照农村财务管理的规定,财务支出理应村主任审判,但是乡镇对各村的管理则要求村支书审批,而村主任的职位形同虚设。其次,票据不规范,财务支出几乎都没有正式税务票据,采用白条报账比比皆是[2]。
1.4集体资金的管理较为混乱
在许多农村中管理集体资金上收支失衡,支出超过了收入,非生产性的开支较大,一些村集体甚至收入极少,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但是村干部从不认真审核支出,甚至还有采用公款购买汽车、配备手机等现象;或以学习考察为由借机出去旅游,这种案例很多。
1.5缺乏专业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稳定,但许多村基本上都是村干部直接指定财务人员,用自己信得过的人;一旦村干部换届了,财务人员也会随之更换。而且年轻人不愿到农村,有知识有能力者也不愿到农村,自然财务人员就会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较差。
2新时期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的措施
从农村财务管理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急需改进与完善的问题,需要结合农村实况采取合理强化措施。
2.1加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农村财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必须加强集体经济发展路线,要将正确合理的发展观落实到每个农村地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2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依照农业部及财政部出台的法制法规,构建村级会计代理、预算决算及固定资产管理等各项制度,通过健全与实施这些制度,就能够让财务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规范村级财务管理[3]。当然重点还是要加强会计的核算基础,各个村的财务都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用工登记薄和存款日记账等。
2.3规范程序,搞好财务公开
村级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士召开民主理财会,请群众代表参与征求意见,并对单据进行审核,且财务公开必须及时、全面、规范。
2.4狠抓落实,让群众满意乡镇领导要将财务管理当成稳定社会、加强干部关系、做好廉政建设、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大事。因此,必须要结合当地实况,征求民意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才能够让群众满意。
2.5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的建设
农村财务人员配备一定要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预备人员要接受街道及办事处的考核之后再任用;同时,要确保财务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及工作独立性,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村级不能擅自调动及调整。村级主要干部不能兼任出纳或者会计,必须避免任人唯亲现象。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来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拥有了一直素质优良、业务精通及敢于承担责任的队伍才能够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4]。
3结语
农村的财务管理不但要紧跟农村综合改革步伐,还必须从法律框架内进行规范,必须探讨财务管理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才能够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农民致富。
参考文献
[1]王霞,委玉奇.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会计之友,2011(9):31-32.
[2]莫鸣,潘锋琴.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消费导刊,2012(13):103-104.
[3]常树春,陈顺达.新形势下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探析.财会通讯,2011(32):83-84.
[4]张光涌.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会,2011(8):70-71.
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不断改进,我国逐渐重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逐步以市场理论为指导、以财经法规为依据、以理财为重点、以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在这个过程下,虽然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完善。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对于整个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行政部门的附属部分,其日常的工作有一定的公益性,既是国家行政职能的延伸,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分散,来源渠道具有多元性,这就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较为复杂,因为需要根据资金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这要求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接受监督和检查,需要时刻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科学管理以及审核,对每一项的支出都要严格审查和规范,进而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由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核算监督等几个部门组成,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平衡好本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事业单位是行政部门在职能上的延伸,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首先,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中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素,服务范围广泛,从经济性质的角度来看这是不符合大部门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目前的会计准则基础之上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核算方式方面需要更加的灵活,其次,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上,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自己的一些服务收入,从这个角度看,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合理
我国对财务预算工作就进行了一次改革,改革之后,要求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同时在支出方面要求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也进行了针对性的管理,但是从实际的改革效果来看,效果不尽理想,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依旧是水平有限、相对滞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只是流于形式,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没有与各个下属的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再加上编制时间比较急促,使得大部分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使用增量预算法,就是在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之上,考虑到本年度新增加的增量因素来确定下年的预算支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实用,缺点就是考虑因素过于简单,而且增量因素主要是凭借经验来决定,往往不够科学合理。
2.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够科学完善
任何事情都有章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客观来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大部门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不够科学和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于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内部控制不够,一些资金的往来都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财务风险敞口的局面,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事业单位仍旧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往往存在着盲目草率的情况,并没有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回报率低的局面,还容易造成资金流失。
3.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混乱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产是来自于财政部门的资金,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中,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都有资产与管理不匹配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事业单位都没有相应的建立起明细账,资产管理人员根本就不清楚资产的账面价值,折旧情况,账实不符,责任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方面也进行盲目跟风攀比,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这些重复的购置资产也很难进行资产交易,使得资产闲置,造成浪费,如果这些资产进行交易,也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未经批准就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财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之处,财务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难免,内部的一些从业者,经验不足,专业素质不够,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准确记录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会计信息不能准确真实及时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业务情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何谈起。但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不高,账目设置差异大、账务的处理不规范等等问题阻碍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账目的流程控制体系也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进行监督。
五、新形势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1.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基础,我们只有重视预算工作的编制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取得各个部门的信息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保证其执行力。其次,我们可以配套奖励措施,从经济角度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在事业单位执行预算计划的时候,相应的建立起考核制度,进行监督。最后,做好预算工作的信息反馈和整理分析。
2.加快财务制度的改革进程
在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流程,制定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计划,并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监督、实施等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其可行性,另外还要提高内部财政管理的水平,对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制度监督和约束,尽可能的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安全,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需要坚持科学管理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上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坚持科学管理的观念,锐意改革,不断创新。
3.坚持考核制度,加强监管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考核,并且可以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坚持考核,也可以实现外部监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审查,不仅仅账面上核对数字金额,还需要进行实地盘点,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建立健全资产登记制度,方便对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会特别注意这一块的检查,就要求相应的监督人员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外力上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落实到实处。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不断丰富,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了,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财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提高这些人员的法律意识,既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我国制度规章对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醒这些人员不要触犯法律。
4.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部门拨付的,对于这部分款项的使用是我们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首先,改变以往的观念,一定要认识到资金和资产的转化,还可以将资产管理水平的考核纳入业绩评价之中,其次,我们要建立起健全的资产管理办法,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断地科学化、透明化,以制度的形式进行权责的明晰,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办事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作流程上做到有据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的管理,对于应收账款应该定期催款,防止外借公款行为的发生。
5.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要不断的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具体来说就是,相关的财务负责人要增强责任主体观念,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提升,可以极大地改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不高,账目设置差异大、账务的处理不规范等等局面,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通过制度来管理人的行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管,对于一些不可以一人兼任的职位,我们要专人专岗,这样可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一旦发现内部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补救,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正常开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班级管理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学校管理系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传统教学管理下的小学毕业班级状况
当前,在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中,一体化模式和班级相对约束仍然是被广泛采用的教学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方式体现出的是班级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但将学生的自主个性和独立想法,以及创新班级的开展全盘忽略。这种教育方式会因为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和思维的发展出现很多变化,尤其在毕业班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因为学校老师过于管制而出现很大的逆反心理,这样会使班级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对于小学毕业班的班级,老师在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应采取严抓的态度,采取力度非常大的教育和管理,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在毕业班的认真学习,但这样过于死板的管理却只是解决了他们的学习态度问题,而且收获甚微。正如很多学者提到的那样,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老师单纯的将自己摆在一个教师权利至上的地位,过分强调管制和严抓,往往会酿成反效果。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已经不像当初刚踏进小学那样无知,而且现代化社会充斥着太多不同的思想,让毕业班的学生产生了不该有的心理。如果班主任过分抹杀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制性地让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处于一种集体化的方式,会让学生的自我发展变得单调和无趣,也让班级管理处于尴尬的地位。
二、小学毕业班班级管理措施
1.加强日常教育,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
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上课条件并不完善,但即便如此,也要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好了相应的上课管理制度、作业上交制度,才有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凝聚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2.在学习指导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小学升初中的最后一年,学习已经不同于其他年级那般轻松,而且到最后一年,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也会逐渐体现出来,这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优秀学风,均衡每一个学生的各科成绩,需要老师在学习指导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单一地采用一种方式面向多个学生,而是面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疑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得到知识并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3.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
尽管小升初在所有的升学考试中处在难度不太高的地位,但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一些家长对这一个考试也非常关注,认为这是自己孩子改变未来的第一步,这时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的持续关注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升学考试,考的其实都是每个学生间心理的较量,因此在毕业班的班级管理中,老师还要对学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带着轻松的心情学习,这样常常会让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发挥超常水平,取得优秀的成绩。班级的管理建设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素养,甚至之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因为毕业班中的环境而发生改变,优秀的毕业班会让学生的心理因素变得优秀,而正确的班级管理会让小学毕业班级加强凝聚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范围。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只有在教育方式上实现真正的改变,才能让毕业班级变得更加富有生机,让学生更加积极向上。
一、前言
一直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义务教育,班级都作为我们考核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机制的落实都需要一定的党团建设。而作为班级管理的关键环节,党团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意义展开分析,就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提出具体的对策。
二、开展高校辅导员加强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社会环境需要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环境也使得学生的角色有所转变,因学生的个性特点鲜明,再加上社会环境复杂,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也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2、完善制度的需要
前面说到,一个班级内的党团组织有着明确的分工,包括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以及下设小组,并且这些职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着各自的职责,共同协调促进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总的来说,这些党团组织需要辅导员的统一管理,因此,加强辅导员的党员建设和班级管理不仅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需要,更是班级中党团组织的基层组织需要。为完善高校的各项制度落实,加强辅导员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有利于班级与院系、院系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最终促进班内制度的完善。
3、班级文化建设需求
作为一个集体,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而任何的教学活动都需要班级这样一个集体的协调进行,而班级文化正是这样的行为和环境下形成的,是渗透到班级集体的学习与生活多方面的活动。因此,我们说加强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是建设和班级文化的需求,是促进班级活动有效落实的关键。
三、对高校辅导员加强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树立目标,提升管理水平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的最终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应做好人员的调配、树立班级整体的目标,并对如何提升班级凝聚力提出具体的指导。首先,加强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不仅需要按照时间进行有计划有选择的目标设定,更要在树立目标的同时,给予学生指导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准确落实。其次,在目标落实的过程中,也是辅导员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过程。所以,辅导员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了制定党团建立目标和制度。与此同时,在党团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全过程中,应注重到每一个学生的提升,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自身素质,更能促进良好的班级管理实现,对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起到良好的作用。
2、加强组织活动,提升业务水平
当树立好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目标后,辅导员应积极组织落实目标,要重视起班级集体的概念和力量提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辅导员在组织一个活动时,首先应把握好活动的发展方向,以确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以及一些班级集体问题活动等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们提供锻炼能力、提升水平的机会。不仅如此,辅导员在组织党团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党组织后备力量的培养,对学生的党团活动进行指导的同时,要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好其心理动向,以此制定出适应学生特点的班内制度,为更好的管理班级提供条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的党团建设班级管理也要尽量摆脱单一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增加制度的可行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的水平,促进了班级管理深入开展。
3、深入学生,加强班级管理建设
良好的师生沟通和交流不仅是促进班级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促进党团建设又快又好进行的必要途径。同时,辅导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仅能够使得辅导员自身的水平得到提升,更能促进班级管理高效性。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起交流和互动机制,进一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活动中去。最后,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深入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此来促进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
四、结束语
终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加强党团建设与班级管理对于高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树立目标,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组织活动,提升业务水平。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等活动,深入学生,加强班级管理建设,全面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打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总量压在不断增加,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1.1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发展较好的建筑企业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计算机信息化,他们逐渐使用计算机来整理工程数据,不仅可以使各项数据得到快速运算,而且使建筑商业信息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在提升企业信息化时可以在一些发展规模较大或建筑水平较高的企业建立局部网络平台,使内部信息公开化,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共享。如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PAS系统,该系统是集中展现现代集团的核心业务,生产和各种应用内关键信息资源的门户系统,集中了单点登录、信息发布、在线通讯、短信群发、工作流程、员工论坛、信息检索、资源共享、项目协同、日程管理的功能于一体。各部门人员可通过该平台统一发布各类信息、访问各个与己工作有关的信息系统、发起或参与工作流程、协同进行工作,提高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1.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处于粗放阶段
工程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各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也不同,所运用的途径也不同,加之信息软件所能运用的范围也不同,而国外的信息处理软件引进企业必须汉化,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所以在维护起来有一定的局限,且引进价格昂贵,处于起步或初步发展的企业难以承受。
1.3信息化程度较低
很多起步阶段的工程管理人员对项目信息化的规范工作流程不熟练,对识别不同种类的信息敏感度较低,且对识别项目工程风险和工程预警的意识不强,错误的认为只要有网络和发邮件就是信息化的标志,在推行信息化的态度上的意识不强,只是局限在对企业的发展和宣传有利,但估计成本预算。
1.4工程管理人员整体信息化素质进入瓶颈期
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的建筑工程企业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在新业务流程方面所要具备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渗透不彻底,而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最终的决定要素往往取决于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接受和学习程度,但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不高给全面推行信息管理会带来诸多的不便,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之前,要根据本企业员工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状况以及接受水平,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强化培训,使其充分了解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推行信息化的最大障碍。
二、建议与结论
2.1建议
2.1.1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在推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因素,诸如参与方的需求、内部员工的需求、宣传企业形象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包含全面多层次的、多放协作的关于知识、信息以及商业化的软件系统或网络信息平台,自动生成不同主体的数据显示,让各种资源通过信息化实现共享,这样一来,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推进了企业的发展。
2.1.2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信息系统
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信息内容多、涉及面广泛、数据庞大,因此,要灵活的运用这些数据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地了解投标、招标信息,即时的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计划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施工状况,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如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所建立的项目控制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工程概算、进度计划管理、预算和费用管理子系统。按照项目工作分解WBS进行计划进度控制、项目费用估算、费用变更处理。以批准的控制预算为基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提供实际费用消耗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以便分析和纠正偏差。
2.1.3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让每一个企业懂得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确定企业适合的信息化途径,找出本企业的信息化路线,且不可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或教训,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它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个相互协作的工作软件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因此,在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时候一定要以各个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为核心,找出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道路才能实现盈利最大化。
2.1.4政府要及时的提供保障支持政策
政府应在必要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保障、支持和鼓励建筑行业中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引进,在人才、科技、资金等方面加以扶持,支持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创新,并在制度上保障工程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建适合各个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平台,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市场,制定并维护好规范的市场秩序,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政府补贴,增加对信息化技术开发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完善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培训规划、资金运作计划和各种激励政策,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教育环境。(本文来自于《甘肃科技》杂志。《甘肃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2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运用信息化时我们要从认识上突破原有意识上的局限,透彻的认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管理方式变革,在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中,若要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速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应用进程。就要把各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建筑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企业形象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并进而改善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工程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最终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让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依然得到保障。另外,在建筑领域中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已渐渐普及,而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一个技术平台来展示的,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信息化的时候需要搭建多层次的管理平台,构建涵盖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体化系统,创建以数据为媒介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使工程管理信息化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一个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工具。而各个企业也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研究怎样运用这个工具来谋求发展,真正实现本企业的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分析
(1)施工成本管理问题
施工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施工进度加快,工程效率提高后,就能够节约施工过程中各种成本费用支出,而施工的时间太长,势必投入更多的成本费用,譬如要支付更多的人员工资,电费、水费等也会增加,成本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需要动用大批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同时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必须应用各种价格昂贵的材料设备,为工程质量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2)周边环境控制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是工程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了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譬如工程的噪音、粉尘污染,对周围居住人群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另外,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缺乏环保的意识,为了获得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环保问题不得解决。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建议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笔者针对提到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环境管理问题,综合相关的实际工程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解决措施。
(1)施工质量的现场管理
首先是根据《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并实施质量追究责任制度,以便在发现施工质量问题之后,能够追责到人,防止类似施工质量问题的再次出现。其次是检查进场的施工设备,进场之后,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作业,并定时检查和维护这些机械设备,一旦发现存在质量隐患,要及时进行维修。再次是提高施工材料的检查管理力度,进场之后,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质量报告等是否齐全,并在施工过程中抽查检验,确保材料处于完好的保管状态。最后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譬如会审施工方案、加强质量监理等,针对新材料工艺、隐蔽工程、工程难点等,提前制定好质量的控制方案,防范于未然。
(2)施工进度的现场管理
首先是施工进度方案的制定,在结合工程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总进度计划,合理规定施工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并计划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的准备工作,以及确定具体的施工顺序。然后根据总进度的方案,合理设计每道分项工程任务的计划,计划框架基本和总进度计划一致,旨在提高施工进度方案的可操作性。其次是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的控制人员,落实所有的进度控制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各施其职,同时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材料设备,并提高进度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合同的进度条款,有效约束不正当的施工行为。另外还需要根据施工进度管理情况,整理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将具体的情况及时上报甲方。再次是采用差异比较方法,对比分析工程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发展实际进度滞后时,适当调整进度计划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3)施工成本的现场管理
施工效率的提高,可以节约工程的成本费用,这在上文已经提到。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控制施工的材料和设备成本,在采购材料和设备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实惠类型的供应商,科学制定采购计划,降低采购的成本,同时做好现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工作,譬如机械设备要定期维护检修,提高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控制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免造成人工费用的不必要增加,而其他日常支出,也要尽量节约。
(4)周边环境的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控制管理,针对存在的常见环保问题,笔者认为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管理方式:首先施工时间的严格制定和执行,譬如在居民住宅区的工程项目,21:00-7:00时间段不得采用高噪音的施工设备,施工任务尽量安排在白天的时间。其次施工的车辆出场时要进行轮胎清洁,防止车辆将工地的泥土带出场地之外而产生灰尘污染。再次施工材料的有条不紊地放置,在工程竣工后,进行清场,对于剩余的材料,应该集中堆放并进行统一处理。总之,在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不仅仅关系到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更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保障的关键。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财务的本质是资金运动和相应的财务关系。而财务关系属于 交易 的性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在企业契约组合中的联结、综合。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不断改进,我国逐渐重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逐步以市场理论为指导、以财经法规为依据、以理财为重点、以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在这个过程下,虽然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完善。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对于整个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行政部门的附属部分,其日常的工作有一定的公益性,既是国家行政职能的延伸,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分散,来源渠道具有多元性,这就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较为复杂,因为需要根据资金的来源进行分类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这要求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接受监督和检查,需要时刻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科学管理以及审核,对每一项的支出都要严格审查和规范,进而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由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核算监督等几个部门组成,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平衡好本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事业单位是行政部门在职能上的延伸,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一般的企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首先,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中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素,服务范围广泛,从经济性质的角度来看这是不符合大部门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目前的会计准则基础之上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核算方式方面需要更加的灵活,其次,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上,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自己的一些服务收入,从这个角度看,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合理
我国对财务预算工作就进行了一次改革,改革之后,要求实施部门预算管理,同时在支出方面要求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也进行了针对性的管理,但是从实际的改革效果来看,效果不尽理想,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依旧是水平有限、相对滞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只是流于形式,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没有与各个下属的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再加上编制时间比较急促,使得大部分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使用增量预算法,就是在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之上,考虑到本年度新增加的增量因素来确定下年的预算支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就是简单实用,缺点就是考虑因素过于简单,而且增量因素主要是凭借经验来决定,往往不够科学合理。
2.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够科学完善
任何事情都有章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客观来说,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大部门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不够科学和健全。主要表现在,对于财政拨款的专项资金管理不严格,内部控制不够,一些资金的往来都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财务风险敞口的局面,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事业单位仍旧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往往存在着盲目草率的情况,并没有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回报率低的局面,还容易造成资金流失。
3.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混乱
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产是来自于财政部门的资金,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中,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都有资产与管理不匹配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事业单位都没有相应的建立起明细账,资产管理人员根本就不清楚资产的账面价值,折旧情况,账实不符,责任不清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方面也进行盲目跟风攀比,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这些重复的购置资产也很难进行资产交易,使得资产闲置,造成浪费,如果这些资产进行交易,也容易出现暗箱操作,未经批准就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不可否认的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财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之处,财务信息失真也就在所难免,内部的一些从业者,经验不足,专业素质不够,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的准确记录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旦会计信息不能准确真实及时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业务情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何谈起。但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不高,账目设置差异大、账务的处理不规范等等问题阻碍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账目的流程控制体系也不够完善,没有相应的进行监督。
五、新形势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1.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营的基础,我们只有重视预算工作的编制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在取得各个部门的信息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保证其执行力。其次,我们可以配套奖励措施,从经济角度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再次,在事业单位执行预算计划的时候,相应的建立起考核制度,进行监督。最后,做好预算工作的信息反馈和整理分析。
2.加快财务制度的改革进程
在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本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流程,制定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计划,并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监督、实施等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其可行性,另外还要提高内部财政管理的水平,对财政管理人员进行制度监督和约束,尽可能的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保证事业单位资金安全,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需要坚持科学管理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上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坚持科学管理的观念,锐意改革,不断创新。
3.坚持考核制度,加强监管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考核,并且可以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坚持考核,也可以实现外部监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要进行审查,不仅仅账面上核对数字金额,还需要进行实地盘点,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建立健全资产登记制度,方便对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由于目前,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会特别注意这一块的检查,就要求相应的监督人员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外力上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落实到实处。随着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不断丰富,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了,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财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提高这些人员的法律意识,既可以让他们了解到我国制度规章对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醒这些人员不要触犯法律。
4.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部门拨付的,对于这部分款项的使用是我们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首先,改变以往的观念,一定要认识到资金和资产的转化,还可以将资产管理水平的考核纳入业绩评价之中,其次,我们要建立起健全的资产管理办法,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断地科学化、透明化,以制度的形式进行权责的明晰,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办事人员的积极性,在工作流程上做到有据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债权债务的管理,对于应收账款应该定期催款,防止外借公款行为的发生。
5.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要不断的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具体来说就是,相关的财务负责人要增强责任主体观念,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提升,可以极大地改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不高,账目设置差异大、账务的处理不规范等等局面,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通过制度来管理人的行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监管,对于一些不可以一人兼任的职位,我们要专人专岗,这样可以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一旦发现内部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补救,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正常开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前言
对于企业预算部门而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积极建立内控制度,不但是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同时也是完善企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行为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企业预算部门必须对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引起足够重视,并根据企业预算部门的管理特点和现实需要,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行。结合企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实际,内控制度的建立应积极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最后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对规模较小或成立初期的公司,可以实行“目标利润-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公司应本着统一起跑线的原则,按类别统一核定各类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费用等指标,确定各经营部门及二级单位的目标利润。在具体执行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管理模式的作用及其指导性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明确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的作用,对提高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和满足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构建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将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作为指导。
2.认真核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指标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核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只有按类别统一核定各类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费用等指标,才能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行。
3.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
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是内控制度的建立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基于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了解,以及内控制度的优势,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是满足内控制度构建和执行需要的重要措施。
三、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
内控规范体系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经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明确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定期对债权债务清理核实。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既关系到内控制度的实行,同时也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引起足够的重视。
2.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加强内部审计
加强内部审计,既有利于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同时也能够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因此,加强内部审计是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手段,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3.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对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估
鉴于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预算部门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中,应对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估,保证预算部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真正成熟完善起来,进而满足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四、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
考虑到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实难度,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应从部门预算入手,加强部门预算的控制,保证部门的预算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部门预算控制
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在部门预算控制中,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关系到部门预算的整体控制效果,只有做好这两项预算,才能保证部门预算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满足部门预算控制需要。
2.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过程中,要想加强部门预算控制,就要使预算规范化,并且保证预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保证部门预算控制取得实效。
3.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部门一定的权利
在部门预算控制中,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部门一定的权利,是提高部门预算控制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过程中,要想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内控制度的建立就要积极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最后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大学生校园期间的主要监护人,新时期高校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为国家、社会和民族抚育出栋梁之才,成为摆在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职业规划;心理关怀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亟需重视的几大问题
1.学业与就业。
学业与就业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繁重、枯燥的高中生活进入到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难以监管、求学目标又不同于高中那般具体明确,许多高校学生感到迷茫、困惑,学习的自主积极性降低,形成大量的“逃课族”,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和培养效果。同学业息息相关的是就业问题。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同不断攀升的毕业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毕业即失业”是很多高校生面临的真实窘境。空前的就业压力使得不少高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甚至衍生出“毕业疯狂夜”等具有破坏力的负面事物,成为校园安全的潜在隐患。
2.社交与情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低头族”、“拇指族”的兴起,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交的依赖性显著增强,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不能自拔,而现实社交能力却不断下降。社交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茶壶煮饺子”式的人在当前追求速度、竞争更为激烈的社会只能是寸步难行,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四川广元某小伙因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竟饿昏在街头的事例就引人深思。社交能力贫弱的背后凸显的是大学生情商不高,而这也反映在大学生在处理情感问题上的不足。大学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自控力与耐挫度偏弱,感性、冲动、盲目、不冷静,在处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问题上容易产生极端化情绪和不理智的行为,甚至作出具有危害性的行动,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3.生理与心理。
据《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在耐力方面甚至不敌中学生。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的原因有多方面,缺乏锻炼、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的关注和引导缺失也是一个方面。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忧心的同时,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心理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网瘾、抑郁、强迫症等。而据另一份来自广州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28.6%的大学生有过自杀念头,震惊之余令人忧心。大学生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和缓解,极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严重危害,如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案等。
4.安全与犯罪。
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高校学生安全问题的讨论和重视。由于大学生往往被视作有文化、高素质的代表,又是成年人,社会、高校甚至包括学生自己都认为已经掌握了日常生活安全防范能力,疏失了学习和警惕,使得大学生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大学生约见网友被骗钱财、陷入传销、轻信他人为之担保结果负债累累等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此外,大学生生活的群体性特征,也放大了安全隐患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学校管理稍有疏失,就可能引发群体性安全事故。与此相对的是,大学生犯罪比例却在节节攀升,大学生犯罪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盗窃、诈骗、卖淫、抢劫、吸毒、吸毒贩毒、走私等。大学生亟待高校正确引导和规范。
二、新环境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策略措施
1.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清晰而向上的目标是催人奋进、不断往前的内在动力。当前大学生之所以会感到迷茫、困惑和不安,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人生缺乏长远而科学的规划,被动接受和应付学校的教育。由于缺乏规划和目标管理,一些大学生将时间都投入到不必要的网络游戏、娱乐活动等上,或是陷入没有目标、漫无目的的空虚中,徒增烦恼和压力。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首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长远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规划,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加强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正确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入手,结合父母、亲朋的意见及市场的需求,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从结果入手层层倒推分解,明确自己在大学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增强自我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
2.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高校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进同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家的归属感和团体意识。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开明、博爱、自由、民主的氛围之上的,学校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主体,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以一种施舍和怜悯的姿态出现的。在校园内部倡导和建立起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允许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管理事务,在涉及到学生利益的重大活动、项目上,充分聆听和吸取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在增加学生自主性和主人翁意识的同时,拉近高校同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和引导组织成立学生自治团体,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怀。注重宣传的方式和技巧,摒弃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更多地借助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等宣传方法来传播校园的管理理念和制度要求,注重领导、教师的言行示范,充分发挥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娱活动,增强教师同学生、学生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营造家的氛围和归属感。
3.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如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及时推送校园通知、企业招聘信息、安全注意事项等,提供更加人性化、贴心的服务。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和工具,增强学生的管理与安全防范。如可以构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信息、学习成绩、健康与卫生等信息进行梳理和归档,并通过大数据挖掘和跟踪分析机制来及时研判管理风险,并作出相应的改善举措。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生理与心理档案,并作出跟踪统计分析,帮助学生制订出合理的健康管理计划和心理辅导方案。同时,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部推广和使用一卡通,方便学生管理和生活需要。在安全管理上,可以通过敷设门禁、监控、消防报警等安全管理设施,提高校园管理的安全等级。
4.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增强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与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校领导班子的选拔与能力建设。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社会招聘、竞争上岗、交流任职等方式,选拔思想开阔、品德优秀、能力出众的领导担任高校掌舵人,并加强对高校领导班子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引导其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高校发展议事日程。加强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不容轻忽。高校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吸收和引进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充实一线管理队伍。注重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建设,后勤管理与服务直接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感受和评价,也是最容易酿成问题和事故的地方。高校需要严格管理后勤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培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三、结语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高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创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猛.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3).
[2]师新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5).
[3]刘维权.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学周刊.2015(29).
[4]党燕鹏.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1).
摘要:高校的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对此要从多方面加强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法治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优化策略,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依法治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依法治校是根据依法治国的大框架所发展的校园管理理念,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有待解决,有的是在法治观念上没有注重和缺失,有的则是罔顾法律法规。这些对高校的发展都产生不良后果,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实施依法治校就成为必然。
1.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及现状
1.1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学生的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表现,同时这是教育法治及教育民主的必然要求使然。从依法治国的教育层面说,主要是体现在依法治教层面,这其中的依法治校则是比较重要的组成,是对十六大精神的贯彻,是对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推动。依法治校有利于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并有效提升国民素质等。依法治校是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的改革,这对高校的规范化办学及将其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有积极作用[1]。在依法治校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实施法治化,对内能够将教师学生及学校的法律关系明确化,从而使各方的行为都能规范化,同时对学校及师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很大的保障作用。依法治校对校园的和谐建设有积极作用,能有效维护学校及师生的权益,实现依法治校能带动高校管理规范化及正规化等。
1.2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现状。
在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校规和法规间的冲突比较明显。现阶段的高校在自主权上又有进一步扩大,为满足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高校都会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等对学生实施管理。因为教育层面的法律比较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就使得高校所制定出的校规校纪和法律存在冲突问题。另外,当前的高校在实施学生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自治方面较缺乏,这就没有和现代化的学生管理目标相契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也是参与管理的主体,要通过高效的管理规范化保障学生的参与权利。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在这一层面得到充分重视,比较缺乏自治意识这一条件[2]。除此之外,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层面还存在权责不明及职权不清等问题,这就对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有很大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效率也有所降低。
2.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优化策略
2.1在依法治校背景下要将高校学生的管理法治化,首先对人权的观念要树立,且要增强法制意识,以及强化高校学生的权利保护意识,等等。这些方面的基础措施实施是保障学生管理工作完善的基础,从具体的措施落实层面看,就要对高校的管理者在教育观念层面及时更新,将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对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师生的关系也要得到和谐的保持[3]。
2.2对高校学生管理程序的正当化要进一步强化,对法律的实质正义充分重视,对法律程序的正义要保持,对学生管理中的权利要遵循正当性的原则,重视学生的知情权,等等。学生在知情权层面不仅要通过网络进行公布,对有关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也要通过口头进行通知,从而避免由于在程序上的管理造成失策现象发生。
2.3加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立法,使教育法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对教育法律的完善首先体现在修改层面,对于不适合实际情况的法律条文要及时加以修改,多增加一些程序性的条款,不能与宪法的法律相抵触,并要重视和尊重学生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相关法规加以修改,然后在立法层面进行加强,对于教育法律的不完善之处进行填充,保证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备,这些层面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都有理论依据[4]。
2.4对校规的制定及实施,要遵循法律优先的原则,高校行政权力要在法律的约束下实施,不能和法律有冲突,一旦存在冲突之处就要以法律规定为主。对高校学生管理中校规的实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要在获得法律授权的基础上对相关法律进一步细化。
2.5要建立健全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这是正当程序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在教育法律法规中进行规定,而在相关内容上要在校规的实施过程中得以体现。从具体的制度制定层面主要是在校内申诉制度及行政申诉制度上建立和完善,充分维护高校学生管理的秩序性及稳定性。除此之外,要充分保证教育仲裁制度及学生的诉讼请求权,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手段保障学生的权利。
3.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是有利于学校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在当前的法治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实施就成了必然。对此,要和实际的学生发展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将法治化的措施进一步细化,让学生的自身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吉东.对高校管理法治化的思考[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2]李成海.浅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
[3]余克弟,刘辉良.辅导员推进大学生管理法治化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3(20).
[4]严彦,杨朝晖.权利与权力平衡: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基石[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4(08).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发展市场经济,形成人才的频繁流动,使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与复杂性特点日渐明显。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信息化技术成为影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审视信息化技术为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各种影响,推进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高与加强。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人事档案管理;影响;应用;探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事档案作为个人成长的历史记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事档案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
1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1.1改变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人事档案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信息资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使时代发展的应然取向[1]。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采用纸质方法来承载重要的信息,导致大量信息丢失的现象,如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由于高校岗位的类型较多,工作人员的数量就相应增多,繁杂的工作量就会增加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降低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信息化技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优势,通过电子文件来保存人事档案信息,如使用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对人事档案的人员进行计算与汇总,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内容,可以对人事信息一目了然。
1.2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纸质信息管理的影响,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非常繁琐。信息化技术的到来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扩展了人事档案管理的范围与领域,如信息化技术中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人事档案的相关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共享,不需要对人事信息进行重复的记录,实现了人事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网络服务共享来获知自己的人事档案信息,及时发现档案信息中的问题与错误,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解决档案问题,消除不必要的矛盾。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真正的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化。
1.3增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功能在于档案的查询、编辑、修改及更新等服务方面,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查询的方法主要采取的是人工查询,这种查询方式大大降低了查询的效率;在编辑、修改与更新过程中,也会出现对原始人事档案的破坏,造成人事档案的客观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人事档案的其权威性受到质疑。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则为人事档案的管理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功能与网络技术的共享功能,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得以提高,如人事管理人员可以在电脑上迅速的调出需要查询人员的姓名、职称等相关信息,还可以及时的修改相关信息,并更新辞职或离职人员的信息资源,这样可以保证人事档案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促进人事档案的高效、高质管理。
2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1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思想
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实质就是要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这种自动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即时性、快捷性及动态性等方面的特点,它能够实现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无法实现的功能,如快速的查询功能、及时的更新功能等,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必须端正态度、摆正心态,愿意接受改变、接受新的技术,如有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工作年限较长,不愿意改变已有的工作模式,或者因思想的固化而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这些都不利于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因此,必须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从实际出发,立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综合考虑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与内容,实时监控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增强信息化技术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积极影响。
2.2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体化进程
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人事档案的建档、归档、转档、查询、借阅、借出、盘点及处理等方面,这些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它们形成一体化的流程,如档案的查询是建立在建档与归档基础之上的,没有建档与归档也就无法查询相关的人事档案,同样档案的处理需要原有的档案信息作为处理的对象与基础,因此,每一个流程与环节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档案的每一个内容与环节都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过程,管理人员可以在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上快速的实现档案的查询、盘点、转档等方面的功能,加强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快捷的共享,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中所有业务的一体化运作,如人事档案信息的接收、存储、提取、使用、管理等方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职能[2]。
2.3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软件开发力度
人事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信息化操作平台的支持,没有信息化操作平台的支持,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大力研发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软件或技术,对各类操作不断进行更新与升级,从而建立起整体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要全面考虑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如管理系统需要具有查询、传输、维护、处理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够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实用性及科学性。
2.4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信息沟通
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是整个企业或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关系到企业或高校整体部门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需要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速度的提高。
3结论
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不断的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更新速度及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雨薇,李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策略分析[J].科协论坛,2013(3):98.
[2]张彬.人事档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23.
人事档案是对员工的自然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情况等内容的记录和反映,为员工晋职晋级提供着重要的参考依据。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企业识别人才、选拔人才。换句话说,人事档案管理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能的意义
无论是在国家机关还是一般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组织在做出管理决策时,都需要以人事档案中的内容作为依据,其中包括个人的经历、工作表现、生活作风及思想作风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做出决策。良好的人事档案管理效能能够帮助企业提升高生产效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无论是国家机关、企业还是社会组织,都应该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做到科学、合理地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缺乏时效性。在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的档案材料过于老旧,人事档案内容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到长期搁置,许多人事档案资料都没有进行再次鉴定,信息缺乏时效性。另外,许多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落实,只是流于形式,无法真实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给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也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约束,缺乏系统的规范对人事工作进行管理。企业没有落实对从事人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的培训工作,人事档案工作者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升,专业知识无法得到更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法过于陈旧。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结构调整的进行,原来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随着变动。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要求等不够了解和掌握,造成档案管理方式方法落后。同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于档案管理投入不够,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
3.信息化程度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多数都是以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其过程十分烦琐且枯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效率也不高。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技能的缺乏,导致其在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整理,许多材料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核实,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
4.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来说,其整理、收集、保管档案信息都是为了人事管理和决策服务的。但是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部分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片面,不愿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还有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档案信息的__,对于人事档案信息的服务开发做的不够。
5.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事档案作为客观真实记载员工情况的信息载体,部分人事单位的档案工作混乱,导致年龄、学历等信息存在造假等现象,使档案信息管理处于混乱的状态。部分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缺少严格完善的制度,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的漏洞。例如,在人员考核、评价材料中套话现象严重,特别是很多评价资料重复,在内容和形式上雷同,难以真实地表达和反映出个人的工作情况和实绩。
三、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1.建立规范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具备高质量,必须运用科学的手段来管理。所以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能。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推向信息化的平台。
2.充实人事档案管理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要想快速找到针对性人才,就必须对员工信息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更好地提高其工作质量。认识人事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性格、爱好、专长等方面,同时还应该将其职业水平和信用记录同时放入档案的记录当中,提升档案记录的价值,为企业用人工作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定期对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对人事档案进行监督。二是实行人事档案测评制度,该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三是实行个人监督制度,将人事档案交给档案本人和管理部门共同审核和鉴定,对主观内容进行反复审查,对出现异议的部分进行核实,对企业和个人负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为更好的实现对奶牛精饲料的精确饲喂,与牛场现有信息系统进行衔接,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原型法进行设计、使用VB.NET2008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以Access2007数据库系统为后台数据库、以无线传输方式完成数据传送的牛场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完成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同时,兼顾牛场、职工、牛只、生产等信息的集成管理功能,通过对牛场信息进行有效、快速的管理,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为实施奶牛精确饲喂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个体奶牛;精确饲喂;信息管理;原型法
0引言
奶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和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奶业的发展对促进畜牧业产业升级、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奶业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养牛业正在由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牛群的管理逐步由传统的粗放型、松散化管理向精养型、集约化管理方向发展[2]。经分析,目前我国奶牛养殖存在的单产水平低、增长率不高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奶牛饲养管理水平问题[3]。在饲养管理中饲料条件对提高奶牛的产量和牛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因此,以个体体况信息为基础的精细养殖已成为现代奶牛科学饲养的主要研究方向[5-8],可使得奶牛场的整体生产水平较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30%以上[9]。针对我国奶牛精饲料精确饲喂现状[10],在实现了精饲料精确饲喂机的设计和配套精饲料精确饲喂工艺的研究前提下[11-13],本文重点研究开发了牛场信息管理系统,用以对牛场相关信息进行集成统一管理,并为奶牛的精确饲喂提供数据,与牛场现有信息系统很好的衔接,实现信息的批量导入,以及对奶牛相关信息的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奶牛的饲喂依据,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传送数据到装备下位机,根据个体奶牛的“生理与生产”相关数据计算个体奶牛所需的精饲料量,然后完成精饲料的精确投喂,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本系统在实现对奶牛的精确饲喂功能的同时,兼顾对牛场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以及牛群预警、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
1牛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奶牛精饲料的精确饲喂,并与牛场现有信息系统很好的衔接,本研究开发了牛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奶牛信息的批量导入,以及对奶牛泌乳周期、胎次、日产奶量、最大产奶量、体质量等相关信息的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奶牛的饲喂依据,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传送数据到装备下位机。在实现对奶牛的精确饲喂功能的同时,兼顾了对牛场、职工、牛只、生产等信息的集成管理等功能。牛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统计报表、信息预警、奶牛饲喂等功能模块组成。
1.1系统的开发
1.1.1系统的开发方法
该系统开发采用原型法进行设计。原型法[14](PrototypingApproach)是在对用户需求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一个应用系统的原型,并让用户检验和评价原型,开发者与用户反复交流、修改原型,直到用户满意,然后根据修改后的原型进行具体实现。
1.1.2系统开发流程
结合牛场实际情况,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出发,在对用户需求和信息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直接抽象和功能分解的方式,先组织好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同时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用原型法进行系统开发。
1.1.3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牛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目的是实现对奶牛的精确饲喂以及统一管理牛场的相关资料,对各类数据进行集成,为管理人员管理数据、查找信息、打印报表等提供方便、良好的用户界面。
1.2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基础,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核心。具体来说,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型,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由于数据库文件建立之后需要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为使录入工作更直观,数据库表中的设计遵循“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进行表的结构设计。本数据库使用Access2007进行设计,建立Cow.mdb库文件。用户表主要存储登陆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类别按照用户权限分为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和普通用户,由管理员分配操作员和普通用户。牛场信息表用于存储该牛场的主要信息,从此表可了解该场的大致情况,包括牛场基本信息、牛只组成分布和牛场生产情况,部分信息禁止人工输入,由系统自动生产,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职工信息表主要存储职工的相关基本信息,职工信息表便于对职工的管理和信息的存储,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牛只信息表主要存储牛只的相关基本信息。牛只日产奶信息表用于存储每天奶牛各班的产奶的信息,是该系统数据存储的重要对象之一,也是实现奶牛精确饲喂的重要数据。对牛奶支出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实现牛奶支出的规范化管理,以备后期查询和对校。
2功能的实现
2.1系统登录
系统登录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登录窗口界面。用户要实现对系统数据的操作,首先必须进入该系统,系统的登录需要用户名与密码正确匹配,通过验证后才能对该系统进行操作。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权限,根据权限可分为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和普通用户,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新用户注册和权限分配,数据库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员可以对数据进行添加和修改,无删除和用户管理权限。普通用户只能对数据进行浏览和查询,对个人账户进行管理。本系统不支持用户注册,所有的用户信息都由系统管理员建立。只有正式登录的用户才能够分别使用本系统介绍的功能,进入系统主界面。
2.2用户管理
进入系统后对应权限的用户可以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操作,首先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完成对用户信息的管理,为新的用户注册账户、分配除“系统管理员”以外的角色,用户管理界面。
2.3信息处理
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对数据的存储、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本系统实现对牛场信息、职工信息、牛只信息、奶牛生产信息以及牛奶支出等信息的操作,职工信息管理界面如图7所示,牛只信息管理界面。
2.4数据查询
数据的查询是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通过查询功能高效地得到有用的信息,降低信息查询时间。该系统实现了对数据的单条件查询和组合查询,为完成高效查询提供了保证,而且可实现对查询数据信息的“一键”导出,方便了对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查询界面。
3奶牛饲喂模块
在奶牛精细化饲喂中,实现数字化饲喂是其重要内容,“奶牛饲喂”模块是开发该系统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该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成为奶牛饲喂所需要的信息。鉴于对奶牛饲喂的使用频率较高,所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功能模块独立出来,奶牛饲喂功能模块也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1数据的处理
在奶牛的精确饲喂中使用的奶牛信息为奶牛ID、牛只体质量、胎次、产奶量、最大产奶量和所处的泌乳期相关信息,所需信息经过处理为控制系统控制投料系统投料提供数据。首先需经过奶牛饲喂模型处理,得到本次该头奶牛饲喂所需的精饲料量。然后将得到的数据代入已拟合的投料模型中计算出完成该次投料所需的脉冲数,并转化为整数,由无线发送装置将饲喂数据传送到装备下位机,由步进电机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的旋转,完成投料。奶牛饲喂数据界面。
3.2数据的校验
该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校验采用Checksum校验,主要做法是将双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传送数据到装备下位机。本系统在实现对奶牛的精确饲喂功能时,兼顾对牛场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以及牛群预警、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
参考文献
[1]闫坤伦.奶牛良种登记和个体选配PDA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
[2]熊本海,吕健强,罗清尧,等.基于Internet/Intranet集约化奶牛场精细养殖技术平台的构建[J].畜牧兽医学报,2005,36(11):163~169.
[3]李凤林,庄威.我国乳业现状分析及今后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15(2):21~23.
[4]车玉媛,曹有才.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08,(9):9~15.
[5]李秀芝,王冉冉,杜现军,等.基于精细农业的奶牛自动饲喂系统[J].饲料工业,2010,31(7):5~6.
[6]熊本海,钱平,罗清尧,等.基于奶牛个体体况的精细饲养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
摘要:建材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因此,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控制建材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检测工作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控制建材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同时从优化收样登记管理以及报告的签发以及制度管理两方面分析了信息管理系统在建材检测工作中的运用,从而确保了建材的质量。
关键词: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建材检测过程是建设工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工程质量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当中的运用也逐渐变得广泛。信息管理系统便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而成的系统。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使企业的检测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发展,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提升建材检测工作的真实度与可靠度。
1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1公共基础系统
该系统是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系统之一,主要负责项目共性信息的记录与管理,如建设工程送检样品的具体名称、施工企业的单位名称、建设工程单位名称。除此以外,还有建材样品的项目、成品日期、送样日期以及具体数量等数据。公共基础系统会记录并处理上述信息,以供检测人员进行查阅。
1.2维护安全系统功能
该系统功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系统,负责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处于最新版本,不断升级信息管理系统,丰富系统的功能。同时,定期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不仅如此,维护安全系统还可以借助对新信息约束条件的规范,以达到令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
1.3业务职能系统
该系统是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体,其中又包含有多个模块,彼此之间共享信息数据。为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准确识别建材,同时保证其能够适应网络信息的交流。因此系统各方面,如代码、文本格式以及名称都需统一化,一般有以下几种功能:其一,表格设计。表格设计具体含有以下内容:接待工作以及建立控制表格。要求满足国家各级机关对各类材料的所制定的相应标准。其二,规范标准。由于信息系统在检测过程中会接收大量的数据,该系统会先将字段、名称以及属性等进行统一,便于之后信息的处理。
1.4数据库采集输入功能
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具备,能够保证自身所记录的数据具有连续性、代表性以及合理性,该系统共有两种采集方式,分别为原始记录方式以及自行采集方式。原始记录方式指,将建材的检测单位、建材实际规格、建材数量以及检测内容等全部添加至表格当中,然后存储于数据库内。而自动采集方式,则是利用数据自行记录。借助接口将实验数据直接转存至信息管理库中。数据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建材进行查询与检测。不仅如此,检测人员还可借助系统数据库生成各类检测报告,加快检测完成的进度。
2建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材检测中的实际运用
2.1优化收样登记的管理
收样登记工作是信息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核心内容是记录客户名称、联系方式及其送检样品的名称与数量等信息,工作人员必须精确记录上述内容。不仅如此,收样登记管理工作还包括帮助接收送检样品的工作人员记录并管理相关资料以及内容。上述工作复杂繁琐,若没有信息管理系统,单纯依靠人力进行记录,工程量大,而且容易出现漏洞与错误,不利于建材检测工作的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上述工作的需求。首先,针对首次至检测中心送检样品的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将该单位信息以及送检样品的相关信息登记于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此时,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生成该委托单位的编号,同时将委托单位的名称、联系人以及地址等相关信息生成并自动记录在案。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具备更改功能。若委托单位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可对系统数据进行及时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充分性。其次,实现委托工程登记。针对全新的委托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行形成与工程相应的工程变化,之后对收录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最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委托试件这一项目的记录。通过对工程的各方面信息的分析,系统可以自行形成独属于试件的编号。建材检测过程中,试件的流转便是试件唯一的标识。建材检测工作完成,且相应的检测报告打印完毕之后,该试件所使用的密码也立即失效。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建材检测工作当中,能够优化收样登记的管理,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也使得建材检测工作不会出现混乱,确保检测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
2.2报告的签发以及制度管理
建材检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报告的签发。检测报告的签发以及管理是建材检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具有一定决策功能。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检测人员提供相关的数据内容,为工作人员的检测报告提供数据支持。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确保检测过程中没有存在疏漏。若信息管理系统发现建材检测工作中出现错误,可以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由此可见,建材检测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建材检测工作的工作质量,也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检测报告都是通过手工书写,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且检测报告内容较多,工作人员依靠手工书写,难免出现漏洞与错误,使得检测报告的质量无法提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按照统一格式,或是工作人员自定义格式打印报告,显示检测结果。相比工作人员手工书写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所打印的报告,更为准确,格式也较为美观。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建材检测工作当中,使得报告签发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水平也有所提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检测单位带来了一定的便利。除了对报告质量的控制之外,信息管理系统对签发制度也起到一定作用。针对报告签发界面来说,系统按照自身对检测完成后所得数据的分析,形成对应试件的编号以及名称等相关信息。而且签发人员处理信息数据内容的过程中,拥有多种数据系统的分析方式供签发人员选择,由签发人员决定是否对报告进行签发。若签发人员选择签发,则签发人员应书写报告,提交至相关检测部门,要求其进行审核。检测部门接受报告之后,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预览建材检测的所有流程,同时对发数据以及检测流程进行分析,确认数据是否具有准确性。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内存在错误,信息系统会自动回到相关流程,对问题进行较为合理地分析。若确认该错误无法纠正或是删除,则可以直接废弃该检测报告。
3结束语
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建材检测工作的工作质量,同时也可以加快建材检测工作的工作进度。故而我国各企业应积极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建材检测工作当中,优化检测各方面工作,从而帮助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控制,为之后建设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树波,孙咏梅,冯伟东.建材检测试验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工程质量,2011,11∶16-17.
[2]费雅洁,曲乐声,许泓宁.沈阳市建材检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29-31.
[3]陈晓阳,刘日光.基于Web下的建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35.
[4]杨凤华,董爱军,张鹏.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职业卫生检测报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01:67-69
#p#副标题#e#
摘要:随着学校的发展需求,聘任教师的增多,建立教师资源库对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尤为重要。所以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学校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该系统通过对教师信息的详细分析,从现实中抽象出逻辑模型,在对逻辑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划分,得出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模型。
关键词:教师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学校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学校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加强学校管理,即加强对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的有效管理,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服务性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
根据教师管理系统在学校或组织中的应用普及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利用当前管理系统科学的、实用的理论,开发一套基于教师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求提高教师信息管理效率是势在必行的,提高教师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自动化管理迫在眉睫。
1管理信息系统(MIS)
1.1系统特点
面向对象设计:系统中将教师类型,教师等都封装成相应的类,同时每个类都有自己对应的集合类,从而在次提高了对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和程序的可扩展性。
人性化设计: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教师信息的管理软件,它更具有人性化的生日提醒,极具实用性的合作记录,以及对教师的重要度,友好度,满意度评价等。
1.2相关技术及开发工具
系统平台:Windows2000,WindowsXP
数据库:ACCESS2000
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
2需求分析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应用系统的效率及实现的效果。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数据库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数据库需求分析;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上述系统功能的分析,针对一般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总结出如下的需求信息:
1)教师类型存在上下级关系。
2)教师必须属于一个教师类型。
3)如果一个教师类型存在教师,或存在下级教师类型,则该类型不可删除。
4)教师评价与教师一一对应。
5)教师合作信息必须与某一教师相关。
6)提醒可以针对某一教师,也可以针对全部教师。
7)教师信息,合作信息,提醒信息要可以添加,修改,删除,浏览,查看。
8)教师可以按几种常用的信息查询。
3总体设计
3.1系统需求分析
3.1.1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以前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中,工作大部分还是进行着手工管理,工作起来效率很低,并且不能及时了解各类教师的实际情况,也无法快速地进行教师信息的查询等操作,不便于动态及时地调整教师资料。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拥有管理的先进性,手工管理还存着这许多弊端,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经常造成数据的遗漏、误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信息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3.1.2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的对问题的分析,利用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信息,及时地调整企业教师管理系统,并且对种类教师的管理过程形成一整套动态的管理就十分必要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进行用户的需求调查与分析,以确定系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案,这是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教师的分布比较份杂,但要有着完善的教师信息,对每一教师要有详细的记录信息,功能上对系统的需求是全面的。因此对用户的需求可分为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来管理各类教师,分类编号,调整教师数据,增加教师数量,适应教师管理的需求;二方面是相关部门的人员能通过计算机来查询和浏览教师中的教师,来确定自已需要查找的教师,为业务的更好开展做好准备并可将这些查看到的结果进行打印操作。 这些方面形成了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工作整体,采用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处理。
3.1.3设计原则
人类在复杂的工程技术系统如能源,交通等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研究复杂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性方法论,其主要原则如下:
1)整体性原则;
2)分解—协调原则;
3)目标优化原则。
4详细设计
4.1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主窗体的创建
4.1.1创建主窗体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在该界面中主要使用的控件有:Listview,Imgelist,Toolbar,Treeview。各种控件的作用简介如下:
树形控件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在窗体的左侧显示教师类型。列表控件的作用是显示详细的教师信息。状态栏的作用是显示系统当前信息以及时间信息。Imagelist控件的作用主要是为工具栏提供显示所需的图片。
4.2系统用户管理模块的创建
该系统在实现上主要是类以及对象的使用。标准模块的创建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
4.2.1系统主要窗体模块的创建
此系统设置了管理员登录的功能,没有登录权的用户是不允许使用该系统的。
管理员维护窗体的创建可以简化该系统的维护工作,即在程序运行的状态就可以对管理员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的操作。当然该窗体的正常运行是要求登录该系统的管理员的权限值必须是0。权限值非0的是不允许使用该功能的。
“视图”菜单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对该系统的使用,其主要的作用是控制列表控件中信息的显示方式,其下面所设有的子菜单有: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信息以及对工具栏和状态栏的控制。选择不同的子菜单将有不同的显示效果。
“教师类型管理”菜单的主要功能是添加、删除、修改教师类型。操作的结果将在树形视图中显示。此处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使用了Inputbox创建的输入对话框。
“教师管理”菜单的主要功能是对教师详细信息进行维护。主要可以实现教师的添加、教师信息的修改、教师的删除以及查找教师、查看教师详细信息。
“添加教师”子菜单下的饿窗体如下所示,教师信息的添加包括多个模块,其显示是运用了属性页控件。模块主要有:教师基本信息、教师其它信息,合作记录,教师评价。
“修改教师”子菜单的功能是可以对教师的所有的信息进行修改。
“查找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按照教师的姓名和教师的类型对教师信息进行查找。查找的结果将在主窗体的列表控件中显示。
5软件部署
本系统(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是运行于Windows2000和WindowsXP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它功能强大,直观易用,支持教师/服务器结构和面向对象编程。
系统平台:Windows2000,WindowsXP
数据库:ACCESS2000
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
系统的运行界面简介:
启动系统,首先打开的是欢迎界面,通过单击进入登陆界面,在登陆管理模块中,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两项来进行系统登陆的验证。系统要求登入该系统的管理员的权限必须是0,否则将无法进入系统。.本系统允许多用户操作,在后台数据库中,设置了用户表,进行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在刚进入系统时,出现在用户面前的第一个界面是“今日提醒”对话框,提醒用户今天的日程安排。确定后,进入系统主界面。进入系统主界面之后,从主界面中可以看到操作界面酷似资源管理器左侧是教师类型树行列表,右侧是与左侧选中的教师类型所对的教师列表。进入系统后,通过下拉菜单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实现系统的功能了。
管理员维护模块主要功能:添加管理员信息,删除管理员信息,修改管理员信息。只有权限是0的用户才拥有管理该模块的权限。
教师类型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如下功能:添加教师类型信息,修改教师类型信息,删除教师类型信息。
教师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以下的功能:添加教师信息,修改教师信息,删除教师信息,查找教师信息,查看教师信息。
教师合作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以下的功能:添加合作信息,修改合作信息,删除合作信息,查看合作信息。在本系统中,通过教师合作信息管理模块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信息为核心的系统设计思想。
事件提醒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以下的功能:添加提醒信息,修改提醒信息,删除提醒信息,查看提醒信息。
打印模块打印的信息是教师详细信息。
本系统类似与资源管理器的管理界面更能方便用户对该系统的操作。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更适合大多数企业对自己教师的管理。在进行相应的操作时系统将会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6结束语
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完成基本的教师信息管理功能,为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勇.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2]李杰.基于ASP.NET的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籍管理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在年龄、资历、文化素质等方面差别较大
特别许多成教学生身兼学业与工作两项,管理范围大,牵涉面广,难度增加。为适应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日常管理及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实施,不可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集中;为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教育专业设置较灵活,课程变动大。
2.学籍管理过程呈现间接性,响应速度慢
成人教育的学生分布在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上,采取走动式上课模式,虽然每学期都定期集中授课,但时间短,主要靠学生业余自学、复习完成知识的积累及课程的考核。为此,学籍管理工作往往衔接不上,易中途中断,无法继续进行。另外,许多继续教育的分校及教学点承担了成人教育的招生、学习、学籍和教学等管理工作,管理过程实际为非直接性的远距离管理。
3.领导不重视,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学校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缺乏对新形势下学籍管理工作的认识。未配备专职的学籍管理人员,学籍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业务培训较少,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忙于应付日常工作,学籍管理效率不高。另外,学籍管理的相关硬件设施跟不上,由于人力、经费投入不足,计算机系统未能及时换代升级,管理工作未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新形势下完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人员
学校要重视、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原则上成人高校应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学籍管理工作,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职能部门要有一名副院长主管学籍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学籍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硬件调协设施、安排责任心强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学籍管理工作,并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学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
学校要积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学籍管理文件、精神及制度制定,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实施细则、工作程序和运行模块。从制度上规范学籍管理的行为,从程序上严把学籍管理的质量,从运行模块中提高学籍管理的水平。通过学籍管理,使学生的个性与潜力在可能的范围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从而调动成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快成才、成好才。
3.加强与教学点的合作与管理
继续教育的招生、日常管理及课程的实施等工作大部分在相关教学点中完成。为此,继续教育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应加强与各教学点的日常沟通及管理,在招生、日常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的互帮互助、对口管理的机制,既成为各教学点的上级管理、统筹部门,又与各教学点有兄弟院校似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相关考核、管理机制,定期举办培训会、交流会,加大对教学点的培训及指导力度,实现学校与教学点的共赢发展。
4.创立和完善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以学籍管理条例为准绳,适应成人教育特点,创立和完善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如建立新生入学档案、学籍卡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学员成绩档案、学员个人档案等,分门别类,各尽其用;档案实行学校集中管理的原则,方便学员,方便管理,高效做好学籍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
5.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培养
采用校、院(教学点)二级管理体制的学校,每年都要定期开设一些研讨班、短训班,对二级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学籍管理的管理规定,掌握相关政策法规;聘请专家,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系统的应用、沟通与管理等讲座,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沟通管理水平。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国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通过成人教育阶段的学习增强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获取相关专业资格,或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发向。为此,成人教育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大力完善学籍管理工作,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在和谐社会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学籍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报名注册不及时
各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通过成人高考并被录取,但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对制度认识不清楚、经济不宽裕、不想读了等各种原因而不能按时报到,有的是放弃了入学、有的是逾期后又申请入学等,使得学籍注册难以管理。
2.学籍异动不规范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与普通全日制学生相比,转学转专业、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发生更为频繁,且学生由于远在异地、不了解制度要求等原因甚至不履行办理学籍异动手续,这给教学工作和学籍管理造成很大不便。
3.无故缺课、缺考
成人学生边工作边学习,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发生学生不来上课、不参加考试、电话联系不上等情况,以后又要求补考,不想留级,这就使得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化运行。
4.考前拼,考后混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年龄分布差异大,有的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只是为了评职称或方便退休安排等原因,“混文聘”的心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时有存在,学生态度散漫,不尊重教师,不主动学习,甚至有打架闹事者,这使得学籍管理工作变得复杂。
二、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具体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工作实际,提出四点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责任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有着专业的管理机构、教师队伍和广大的生源,学校应严抓管理,树德育人,从管理者、教师做起,建立一支以捍卫教育、服务学生为宗旨的专业队伍,端正态度、明确职责;同时,应较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文化课,教师应将学习的重要性、尊师守纪等要求传达给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消除“考前拼,考后混”的思想,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制定制度,严抓落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籍管理制度应顺应社会的发展有所创新。因此,制定严格而又符合工作实际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重要保障。学校应从学生入学报到、注册学籍、学习管理、学籍异动到毕业管理各个环节制定出明确的制度要求,并编入学生手册,使得每一位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清楚明确学籍管理的具体程序和相关规定,自发布之日起严格执行,这样才有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3.加大宣传教育,做好咨询辅导
学籍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多数是因为学生、教师或管理者对国家、学校的制度要求不了解而造成的,因此,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咨询辅导平台,如报考指南、专业选择辅导、学籍异动咨询等,这样就会给后期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烦扰。
4.优化管理手段,基于WEB系统实现信息化、云服务
计算机已逐渐成为办公的必备工具,“无纸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从烦琐复杂的手工抄写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利用基于WEB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将校生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信息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查询统计以及代码管理等功能分别植入系统,从而将替代传统的手工劳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管理权限、优化管理结构;促进学籍资料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促进教学服务的公正和公平等优势。从而提高工作的准确性、便捷性和高效化,实现真正的“无纸化办公”。具体功能如下:(1)代码设置:包括学校、教学点、专业、班级、层次、学习形式等代码的设置。(2)在校生信息管理:包括新生数据导入、在校生学籍信息查询、学籍异动等。(3)教学计划录入:包括本年度各学期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等。(4)学生成绩录入、查询、修改及学生成绩信息统计。(5)毕业生电子信息管理:包括毕业条件设置、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学历数据导出及打印。(6)学籍学业表的生成及打印。
三、小结
总之,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特点,各学校应加强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办法,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保驾护航,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作用,为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做到“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学生宿舍作为“家”,家的氛围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比如,学习风气好的宿舍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良性竞争;以玩乐为主的宿舍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宿舍风气,最终受害的仍是宿舍成员本人。宿舍管理作为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校风建设的效果,同时也关系到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现代高校随着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学分制改革等,都把加强校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创建文明宿舍上。另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把学生宿舍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文明宿舍的创建,树立典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宁静、整洁、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②
现代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
超前的“情爱现象”。在校大学生恋爱己成为普遍现象,目前部分学生宿舍也演变成约会的场所,有的同学不顾及室友感受,不分时间地煲“电话粥”,严重影响他们正常作息。变态的“情趣现象”。学习之余,部分学生宿舍成了社会化的娱乐场所,赌博、唱歌、网络游戏,时间久,涉及面广,影响极差。危险的“烹饪现象”。一段时间学生在宿舍里自己做饭、烧水成为比较严重的现象,且多半使用的是违章电器。这种现象的蔓延给宿舍卫生、安全工作都带来很大影响和威胁。网络进入宿舍,导致作息不规律。如今多数高校为学生宿舍提供了网络信号,宿舍内有的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导致晚睡,甚至通宵不睡,久而久之影响到整个宿舍同学的睡眠质量。晚睡也影响到一系列“早起、早读、早炼”活动的开展。规章制度“纸上谈兵”。高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仍不尽如人意。有的制度张贴在宿舍楼,有的已经发到每个宿舍,有的通过学院传达给学生,却没有深入人心,难以发挥真正的规范制约作用。③④
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对策的探索
1管理部门育德为先
首先在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中,深入开展“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活动,使之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自觉树立服务和育人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将管理和服务从行政式转变为育人式。
2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互动性的特点,目前,各大高校在学生宿舍区普遍进行了宣传橱窗、展板、条幅、电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仍有两个问题,有待进一步重视和探索。第一,如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现今因Internet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道德观、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都带来广泛和相当深刻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如何构建网上阵地,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网络化的特点,利用积极、向上、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抵御腐朽、颓废、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的一大严峻课题。第二,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大学生中党员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学生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但是,部分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不纯,入党后再教育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成为了做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3强调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衡量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硬指标之一就是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鉴于现状,有如下两个方面有待突破。⑤一方面,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在理论层面上不断完善,也要自觉体现出制度建设本身应有的文化品位。高校建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细则,调动大学生创建“文明宿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文明宿舍的评选表彰工作,以评促建。同时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构建德育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文明宿舍创建情况和个人考核成绩相结合,直接与学生的推优入党、评奖评优,甚至毕业分配相挂钩。另一方面,管理水平。在管理上要强化服务意识,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上体贴入微,精神上主动关心,整个管理的过程能够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除此之外,应将管理公开化,减弱人为因素的暗箱操作。同时,宿舍管理部门,也应该及时保持与院系间的联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
4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除了院系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这支主力军,还不能忽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两者相结合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分子,综合素质往往较一般同学突出,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他们的言行容易诱发身边同学的认同、模仿,长久下去形成一定的导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该作用甚至可能超过教师们的课堂和生活中的教育。为了更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领导作用,学生宿舍园区可以成立园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的由管理部门牵头,学生干部为主体成员的组织,对学生公寓内学生宿舍纪律、卫生、安全、学习进行检查,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强化寝室长制度。配合学校的“文明宿舍”、“十大寝室长”等集体和个人的评选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文体、科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收集、反映学生意见,督促宿舍管理部门不断改善公寓软、硬件设施,营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
5加强宿舍生活区服务质量
高校领导及各级有学生口的管理部门应该对学生宿舍及周边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首先,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学生宿舍的管理部门应在全校全年财政预算为大原则的前提下,有计划逐年对学生宿舍的各种设施进行维修、更换和添置,经常保持宿舍设施的完好性,通过征求基层意见和建议,适当增加服务项目,注重宿舍区篮球场等娱乐设施的建设。
6健全校园网络建设,营造健康网络文化
高度重视校园网建设,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数据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站,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心力网”,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如学生聊天室、BBS论坛、贴吧等,积极鼓励、支持学生管理工作教师进入学生的网络生活,通过公开个人微博、博客、E-mail信箱、QQ等,加入学生组建的校友录而成为学生的笔友、聊友和朋友。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把主旋律引到校园网络上来。
7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集体意识
良好的宿舍环境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形成。通过活动,宿舍成员拥有了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加同学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活动,诸如全校范围的寝室装潢大赛、宿舍间的体育竞赛、宿舍内部的学习竞赛活动等。
8进行教育模式创新,丰富学习、生活内容
空虚、无聊是现代学生经常发出的感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求知意识、创新意识非常强烈的学生时代,校方应当通过举行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环境,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比如开放性实验、科技创新月等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沉迷网络等消极面对大学生活的现象的出现。
一、高校宿舍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理念严重滞后
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活动的灵魂,是指导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在学校管理中,管理层一般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开进行,认为宿舍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没有意识到学生宿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二课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理论教师的事。在宿舍管理中,管理层单纯的重视宿舍人员配给、宿舍基础设施等物的管理,并将管理任务简单的理解为把学生管住,追求宿舍表面上的和谐,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管理。面临宿舍发展的网络化,管理人员依旧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没有对宿舍网络的入侵做好思想上的引导。另外,网络的入侵,减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弱了宿舍的凝聚力,但管理人员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秉持落后的管理理念,将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单纯了为了管理而管理。
(二)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
管理方式是宿舍管理人员依据一定的途径、方法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现阶段,在宿舍管理中,面临着创新力度不强劲、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的困境。随着学生自主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宿舍管理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宿舍管理,如果继续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必定不能达到宿舍管理的目标,甚至会引起学校管理的混乱。在宿舍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单纯的依据现有管理条例,按部就班的进行管理,出现以管代教、以罚代教的情况。忽视了学生是有意识的主体的人,简单把学生作为被管理的对象,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宿舍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宿舍管理。另外,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稳定、自律性不强,加上宿舍管理人员没有
创新性的利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大了在宿舍紧急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管理方式的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
宿舍管理中,制度是宿舍管理的基础,也是宿舍管理实施的依据,更是宿舍思政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制度支撑不强力,管理制度缺失人性的问题。宿舍管理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管理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其价值诉求应是人本性,但现阶段过分追求制度的工具性和管控性,宿舍管理制度过分追求工具理性,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其人文关怀的特性。管理制度设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合理建议,没有重视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没有关注如何在制度上重视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仅仅指向一般性的管理实务,没有在制度上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位。另外管理支撑的不强力还表现在制度内容方面,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制度过多地要求学生服从与执行,缺乏人性化,很难让学生从心理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导致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也很难深入学生心中。
(四)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宿舍管理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力量不充实、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从事宿舍管理的人员大多为后勤人员,甚至包括部分临时工,政治素质低,从而影响了宿舍的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与宿舍管理人员分离,削弱了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再加上宿舍管理人员缺乏对学生在宿舍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宿舍管理还存在着扩招问题导致的宿舍建在校外,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倾向于委托某些物业企业单独管理,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人员素质能力上,都影响学生宿舍管理的水平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管理力量的薄弱给宿舍中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导致学生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真空状态。
二、高校宿舍管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宿舍管理的本质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以学生为本是宿舍管理的重要理念,加强宿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是必须贯彻宿舍管理全程的理念,更是宿舍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坚持的理念。宿舍管理要达到管理完整意义上的目的,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维护每个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宿舍的主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宿舍管理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他们的需要、价值、自由。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个人素质有所差异,差异性是学生之间不可抹平和忽视的事实。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因人而异地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增强积极营造和谐宿舍的意识。
(二)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
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对自由化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其对宿舍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存在一定的质疑。针对现阶段学生对宿舍管理的方式的质疑甚至对抗,必须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决定了学生对宿舍管理以及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个别后勤人员的从业素质较低,加上其不恰当的利用管理方式,达不到管理育人的效果。管理方式是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活动所用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有效借助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将教育渗透到管理当中,寓教育于管理。提升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可以从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着手,良好的宿舍文化具有育人、凝聚、开发、导向等重要功能,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良好的宿舍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的有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利用宿舍美化、卫生评比、文明竞赛等活动,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宿舍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于各类宿舍活动中,使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高。
(三)强化管理制度的人本性
宿舍管理制度是保障宿舍管理顺利开展的制度支撑。管理制度的设计主体是现实的人,制度设计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管理制度的价值诉求应表现为人本性、服务性,但当今过分追求制度的规范性、工具性、管控性,使本应该突出人文关怀的宿舍管理制度因为过分强调工具理性化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特性。人本性既是宿舍管理制度的根本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宿舍管理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一些对抗或者敌对现象,这些都迫切要求宿舍管理制度要突出人本性。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根据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制度。另外,人本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管理制度这个载体开展工作时,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认同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人本性,有针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理上予以接受、思想上予以支持、工作上予以配合,从而使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四)重视管理队伍的服务性
学校宿舍思政队伍建设,事关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事关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现阶段宿舍管理队伍在管理中,过分强调管理管控而缺乏服务意识。对此,应提高宿舍管理人员做德育工作的素质,让其积极主动地承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能积极配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开展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自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针对专职的思政队伍,要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感强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高素质、严标准来要求管理人员,加强理论学习和工作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在管理队伍建设中,针对管理过程中队伍缺乏服务性的现状,要加强对专职思政队伍和后勤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提升宿舍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宿舍管理系统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开放远程教育中学籍管理的现状剖析
1.教育规模扩大,学籍管理业务量增多
随着远程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学员数量越来越多,学籍档案信息的储备量也在成倍增加,传统学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学籍信息的扩充。同时,目前有一些远程教育高校仍停留在单纯纸质化学籍管理状态,如采用卡片收集、记录学生所有信息。再加上远程教育高校的学员多数是在职进修学员,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均可通过网络在线进行,所以远程教育高校机构的人员编制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学籍管理的工作量与难度有所增加。
2.基础数据准确性与及时性差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高校虽已实行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但新生入学注册时的电子信息经常会出现错误的现象,这主要是招生入学时间紧、学生自己填写不认真、学籍信息录入人员疏忽等原因造成。同时,远程教育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域,由于种种原因而变更联系方式或助学单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与之关联的信息却不能得到及时进行更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籍管理的有效率。
3.传统学籍管理制度刚性较强
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个人价值与个性发展。目前,多数远程教育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但学分制所具备的主体认定功能与自主选择功能却未能完全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社会本位教育观的影响。此外,现行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制度体系,更多强调的是对学员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对于学员学习阶段的一些其他需求并不重视,如:调整专业、真正自主式选课、提前或延期提交毕业论文等,更不谈对学员个性化发展的尊重与支持了。
二、开放远程教育学籍有效管理的对策
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籍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只有创建以学员为中心、与学员工作生活相关联、符合远程教育特点的学籍管理模式才能真正适应远程教育新的发展形势。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提出改善学籍管理的对策。
1.加强开放远程教育学籍信息的数字化建设
学籍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就是将学籍档案原文以图像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样可以方便对学员信息的统计,提高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效率、检索速率与查准率。首先,建立学籍信息的数字化,必须建立学籍档案原文数据库与学员信息库,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传统学籍档案内容主要以纸质与照片为主,其中纸质学籍档案可以通过OCR字符识别软件识别后生成文本文件,也可以通过扫描生成图形文件;而照片档案的精度要求较高,可选择精确度较高的扫描设备进行专业扫描处理后保存。其次,在明确数字化建设可行性、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与安全性等基本原则基础上,依托远程教育高校现有网络构建学籍管理系统平台。学籍管理系统应包括多个模块,如:新生入学资格与注册管理、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学籍异动管理、学生纪律与考核管理、学生奖励与处分管理、学生毕业与结业的审核管理、证件发放管理、学籍信息统计、报表打印、系统维护等,同时设定三大类系统用户角色,分别是:管理员、指导老师、学员。每位用户须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后才可登录系统。同时,发挥各远程教育教学点的办学优势,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可以在分校间建立互补式的资源共享平台,解决部分学员因转学而导致的学籍管理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
2.实现学籍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的有效结合
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的“刚性”体现在教育培养规模质与量的硬性规定,包括学科、学分、论文质量、纪律约束等。而“柔性”则是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给予学员相对的自由,包括学习年限、学习方法、导师选择、论文方向等。实现学籍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的有效结合可以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策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多数开放教育学员是在职学习,承担着工作与生活的多重压力,自由时间相对较少。所以,远程教育高校应尽可能为学员提供弹性学习制度,让每位学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更自主、更灵活地去选择专业方向、学科科目、学业进度,真正实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性化学籍管理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也可以尝试改变教学计划“年年改、季季调”的状况,在设置稳定的课程与学分的前提下实现网上随时注册、随时报考、随时选课;建立灵活的选课制度,聘任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定位与完成自我设计。
3.不断完善并简化学籍管理的工作流程
从2002年教育部统一实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以来,不仅明显降低了远程教育毕业证书的废证率,而且大大简化了分校领证办证的工作流程。而作为远程教育的高校仍需不断完善并简化学籍管理流程,可对学籍管理的操作文件进行有效的修订、补充与完善;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学籍管理流程,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打分考核,实现“以评促管理”;可对毕业审核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如:可将毕业审核机制由原来的补考后集中办理变为分批处理,从而确保学生尽早拿到毕业证书。
4.加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
学籍管理必须体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应能确保学籍档案的科学分类与规范化分类管理,如:建立档案目录,注重标准、式样的统一等。这就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远程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与业务方面的培训。其中,职业道德培训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增强服务与质量意识,杜绝一切不正之风;而业务培训包括学籍档案的建立、档案审核、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安全技能、学籍管理政策等。只有提高了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做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开放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明确本校学籍管理的现状,秉承实事求是、注重个体差异的理念,发现并解决本校远程教育中学籍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模式。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思想认识不清。尽管近几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在大部分高校,领导只是把成教作为学校创收的一个渠道,做为普通教育的附属,对于学籍管理更是没有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容易出现重普通,轻成人;重校本部,轻函授站;重在校生,轻毕业生的学籍管理状态。
2.制度不健全,执行有偏差。没有统一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有些学校套用普通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成教因其与普通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往往遇到问题时无据可依。有些学校虽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学籍管理制度,因为既定制度与经济利益出现冲突,往往使制度的执行难以落地。
3.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学校认为成教学生比普通学生数量少,管理工作轻松,就将一些家属、合同工安排在学籍管理工作岗位上,忽视了成教学籍管理对象复杂和形式多样的特点,造成管理人员流动大。有些学校重招生,轻管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得不到重视,往往有“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加之参加培训的机会少,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籍工作繁琐、责任大,管理人员经常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忽略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使学籍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4.信息化手段滞后。虽然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引进或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软件开发不合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些学校成人学籍管理还采用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使得部分工作需要人工统计,造成工作效率低。
5.学籍档案管理不规范。学籍档案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长全过程。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分散广、对象复杂,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些教学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出现学籍档案管理真空现象,而本部由于人员配备不齐,对于教学点上报的学籍档案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有些学校认为把学生的毕业证书制作发放后就可以了,对于毕业生的学籍档案缺乏管理,高校的合并、变更,造成了大量学生的学籍档案丢失。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问题的改革思路
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人员执行力。从教育部到各省教育厅,一直强调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也将学籍管理工作提升到维护高校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高度。完善和规范学籍管理制度,对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省教育厅的文件,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实际需求,切实可行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使学籍管理制度上一个新台阶,做到管理有章可循,制度与时俱进。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力。再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执行落实到位,等于形同虚设。要提高学籍管理人员执行力,就必须要奉行制度原则,秉公处理,不滥用职权,讲究实效的指导和监督,扩大执行力的实施效果。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人员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转和质量的提高。各高校首先应该给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定岗定编,给他们充分的保障。其次,要筛选思想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担任学籍管理岗位工作。对现有学籍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提高职业胜任度。除安排培训外,可通过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全面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积极性。再次,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要根据成教的发展情况合理配置学籍管理人员,让学籍管理人员可以抽出时间来做些研究,使管理与研究之间互相促进,用有价值的研究来推动实际管理工作。
3.加大软硬件投入,推进学籍信息化平台建设。从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实施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以及后来的信息十年回登,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化建设显得越发的重要。要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把学籍管理人员从量大、繁杂、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各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课题立项,聘请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人员,由学籍管理业务能手配合,开发一套与本省实际相符合的,操作性强的学籍管理系统平台。同时为了与学信网进行信息交互,做好系统的兼容性,对数据转换、字段匹配、统计分析、信息验证等功能加大开发力度,力求使管理平台简便宜用。另外,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特点,建立网络学籍管理系统,实行远端信息录入与查询,让教学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学籍状态、成绩等学籍信息。
4.加强检查监督,规范学籍档案管理。学籍管理人员首先要端正态度,认清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学籍电子、纸制档案整理过程中,要做到材料真实、完整、规范。对毕业生档案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封袋、传递,保证将真实的信息反馈给社会。除高校自我管理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各高校学籍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特别要加大教学点学籍档案的审查力度,及时纠正档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杜绝“假的”真文凭不良现象发生。
5.“以生为本”,强化学籍管理服务意识。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中维护学生利益和适应市场需求以成为学校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学籍管理制度的修订过程中,高校应该把维护学生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问题,遵循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适度参与者。此外,学生在学籍管理中还应该具有知情权。新生入学时学校要将本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个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始业教育向学生传达学籍管理规定。对于学籍上的新问题、新现象学籍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对成教班主任进行学籍制度的培训和解读,使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学籍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接受学籍管理信息的准确性。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即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也影响着学生及家人的切身利益。各高校需要把握不断变化的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办学特点,制定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一个企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很好的利用财务管理这个工具。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重视并且合理的应用财务管理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一改三策”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改革,工会活动也日趋活跃。按照全国总工会《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和《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工会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已经成为当前依法治企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县供电公司工会经费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会科学理财、民主管财、有效用财的水平,也是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的重要手段。
县级供电公司工会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算编制偏离工作实际,准确性、严肃性不够。近年来,在开展县级供电公司工会经费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部分基层工会和县级公司工会经费预算的编制情况没有很好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有的是随意拼凑而成,还有的为图省事,基本上照抄照搬上年度的预算或者直接在上年基础上简单地乘以一个系数而确定,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脱节,根本无法体现它的科学性和合理合规性。工会经费收缴不规范。在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单位擅自截留、挪用工会经费,有的单位将应缴上级工会经费直接抵销上级拨入补助,有的单位财务按照工资总额的2%计提后未能全部转入工会账户,有的单位甚至故意少拨缴工会经费。还有的单位收取其下属公司或其集体企业上缴工会经费时不开具工会经费专用收据。如此种种,形成各种各样的经费收缴不规范现象。工会经费支出随意。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县供电公司很多慰问费用采取模糊方式处理,费用到底用于何单位、哪些人员不清楚。更有甚者,直接在工会经费中列支土特产、名酒、旅游等支出。还有的大额列支办公费用,从列支的办公用品来看,明显不是用于工会相关支出,而是正常的行政支出。还有些单位直接在工会经费中列支部分人员所谓的职代会筹备、工会经费检查等加班费,而且发放对象还包含单位领导,这显然违反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薪酬政策。总之,基层工会经费支出的随意性很大,违反“八项规定”甚至财经法规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费用开支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监管力度。工会经费列支无标准。一些工会开展慰问活动,常年都是某几家单位,而有的生产、营销等一线部门常年得不到慰问。还有的同样是看望病人,看望甲花费几千元,而同一时间看望乙则仅花费几百元。购置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资产说买就买,而且数量较大,这些资产用于何处,是否经过采购申请、审批根本无从得知。更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单位在开展活动时,一般人员活动费用控制在500元以下,而其单位领导控制在5000元以下,显然这不仅违背了工会经费倾向群众的初衷,更违反当前“八项规定”关于严禁参加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的规定。
工会经费财务管理薄弱的原因
相关人员对工会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县供电公司领导认为,只要经费收得好,保证有钱就行,工会经费管理只是简单的收支问题,只要收支有票据就够了。忽视了工会经费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没有把加强工会财务管理作为依法治会、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而影响了工会经费管理的质量及使用效果。基层工会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当前,县供电公司工会财务人员多为兼职或聘用,多数人员属于无证上岗,且未经过任何财经法规和工会制度的培训。加上人员变动频繁,对工会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和会计知识技能缺乏认真学习和研究。同时,他们很多都是兼职,工作繁忙,或是略懂点财会知识,但又不具备专业技能,因工会缺编制、人手少而临危受命,平时工作只求收支平衡无差错就万事大吉,根本没有关注工会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的合法合理和效能。工会财务管理的评估及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工会财务制度虽然规定了预算管理、依法收缴、民主管理、服务职工的原则,但工会经费预算执行完后,也仅限于预算完成的比率分析。工会预算信息资料库的建立、工会经费基本支出的标准原则、项目支出合理合法性、重大决策事项及重点项目的社会效果、工会经费收支公开机制、经济效益或成果转化的综合评价等,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制度规定的一些刚性要求和约束作用不强,从而弱化了人们对工会财务管理的认识。工会经费收支公开机制执行不到位。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中,关于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原则第七条“民主管理”原则规定:要依靠职工和工会会员管好、用好经费,定期公布账目,实行民主管理,接受职工和工会会员监督以及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但实际工作中,工会经费很少有直面广大职工的机会,多数都是部分高层人员及少部分关键人员掌握关键信息,而且他们内部遵循着所谓的“保密”机制,这就给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操作提供了温床和空间,造成工会经费管理处于所谓的“保密”和“秘密”状态。
加强县级公司工会财务管理的办法
提高对工会经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经常组织工会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学习《工会法》、《会计法》、《基层工会费用收支管理办法》和《工会财务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和制度。同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三严三实”工作要求,提高对工会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树立依法治企、依法治会和科学理财的观念,对工会财务管理给予高度重视。从而使工会经费管理从组织上、思想上和制度上得到根本的保证。不断完善以工会财务管理为重点的各项工会财务制度。县供电公司工会管理相关人员要结合工会财务工作的特点,围绕工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从预算编制到决算终结过程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在工会经费实际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定的每一个详细流程和措施,确保每一笔工会经费收支的审批、执行、调整和监督,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防止随意调整、截留工会经费收入和随意开支无关费用的现象发生。深化工会财务管理,夯实基础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会财务管理的一些方式方法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基层工会应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强对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增强建立法治企业的意识。必要时,应考虑分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定相应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建立“项目支出”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机制,通过深化工会财务管理,坚决杜绝工会经费收入截留及工会经费开支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况发生。强化工会经费财务管理的监控机制。工会预算经核定批准后,应严格实施和认真执行。工会财务和审计监督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各自依法履行职责,抓好日常监督,坚持工会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县供电公司工会要把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和财务经审工作竞赛考评内容进行考评,与评先挂钩,使工会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结果评估形成一个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监督到位、奖罚分明的有效运行机制,着力强化对工会财务管理的监控,确保工会资金合法、合理及有效的使用,不断促进工会服务职工的根本定位。
摘要:在任何一个机构的发展运行中,财务管理都处于管理的核心地位,高职高专院校亦如是。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校的各项活动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为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本文基于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功能,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财务功能发挥的困境,对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功能
财务管理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我国财政部和教育部在2007年颁发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了如下规定: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不遗余力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服务,为科技创新力的增强服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1]。因此,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义不容辞之责任。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途径是关键。
1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
简单来说,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功能就是为高职高专院校各项活动的开展和院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具体阐述如下。
1.1计划功能
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计划功能指的就是预算功能。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通过对学校历史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分析,对未来的学校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作出判断和评估,从而制定出科学的财务计划,找到有效的节支途径和增收渠道,从而增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简单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的计划功能就是对资金的来源和支出进行有效的预测,对资金的使用提出相关要求[2]。例如,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对历年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相关的科研项目研究的有关规定,就能够预算出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资金情况,以对未来年度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提供相关要求,以免出现科研资金支出不明的现象,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1.2控制功能
财务控制是保证高职高专院校的财务管理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控制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始记录,加强财务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工作,定期查看资产,制定学校内部结算的价格制度等,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第二,组织实施财务计划。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编制财务计划是起点,财务管理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要放在执行和落实组织计划方面,通过财务计划的落实能够有效达到工作改进、效率提升、成本减低、支出节约的目的。第三,平衡财务收支。在财务控制的各项功能中,平衡财务收支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财务管理通过对实际财务支出情况的分析,通过对资金的积极调度和合理组织,能够有效平衡财务收支,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1.3监督功能
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是利用货币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学校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消耗、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从而发现工作开展中的弊病,以完善工作的开展。
1.4资本运营功能
在高职高专院校各项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中心;在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中,资本运营是最高功能。高职高专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投资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使用资本结构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等方法,实行有效投资和融资,从而实现校园资本的增值。
2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功能发挥的困境
第一,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扩展规模,导致其经济活动愈加频繁,活动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学校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
第二,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在对资金进行审核时其审核目标仅仅局限在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面,没有对各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依循旧例,在具体应用中的随机性较大;或者因为财务分权较为严重,导致财力分散,最终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
第三,执行力度缺失。
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预算编制都是根据上级审批来制定的,没有切实反映出预算报表的执行情况,且没有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使得财务管理执行的有效性缺失,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第四,风险意识不强。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意识都比较薄弱,在资金支出时没有对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使得学校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功能不能有效发挥。
3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功能发挥的途径
第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扩张规模和进度来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预防控制作为主体,将事后控制作为辅助,完善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动态管理,约束各种校园财务行为[3]。
第二,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仅要对原始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而且还要对各专项投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从宏观方面来看,强化内部监督审计力度,就要对财务管理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控制,比如,高职高专可以采用招投标制度对大型项目进行管理,并跟踪审计;可以通过委派会计事项对二级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控,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落实;可以要加强同审计部门的联系,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保证财务管理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三,提升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
首先要细化预算编制;其次要对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后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保证预算的有效落实。第四,强化风险意识。首先要对学校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有效利用贷款资金;其次要扩宽融资渠道,制定科学的借贷与还贷计划,规避财务管理风险,为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宋海红.校园“一卡通”的高校财务管理功能浅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3,(6):53-55.
[2]卢秋红.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之探讨[J].青海教育,2010,(3):54.
[3]刘莉晗.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探讨[J].知识经济,2013,(20):52-53.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与参考!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
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一)立论要科学
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二)观点要创新
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
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
(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
(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
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
(一)论据要翔实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
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
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
(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
(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与新闻工作的理论概括,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新闻实践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报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是他个人新闻实践的理论概括,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经验以及广大新闻工作者的集体智慧。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内涵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毛泽东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內容丰富,意蕴深远,涵盖了新闻本体理论、新闻工作实践理论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三部分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键词:毛泽东新闻理论新闻工作实践新闻工作者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开创者,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要代表和奠基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新闻的本质、功能,对新闻工作的路线、原则、方针,对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修养等都做过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范围涉及新闻、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等方面,内容丰富且意蕴深远的毛泽东新闻理论,认真探讨和梳理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新闻工作。以下就从新闻本体、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的修养三个方面,来叙述毛泽东的新闻理论。
明确指出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的重要本质属性。毛泽东根据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认为新闻属于意识形态范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经济基础通过特定物质手段的反映。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基于这种分析,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要始终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要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
新闻报刊是一切工作的武器。突出新闻宣传的政治导向是古今中外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强调报刊的政治性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办报思想,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新闻功能的独特认识。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办报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种办报为革命的思想包含了对新闻报刊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认识。在随后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的这种认识变得清晰和具体了。1931年,毛泽东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提出《时事简报》是“发动群众的一个有力的武器”①,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对新闻报刊的功能明确阐释,即新闻报刊是一切工作的武器。
关于新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在革命时期,新闻宣传是第一个重大工作,是壮大革命力量削弱反革命力量的需要。1929年2月,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削弱红军的势力。”②
其次,在建设时期,新闻媒体要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要为经济建设服务。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充分估计到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明确了夺取全国政权后党领导下的各种媒体工作重心转移的方向。他说:“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③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根据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作出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决定的第一条便是:“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情况,全国报纸应当用首要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的办法。报纸的新闻、通讯、评论、信箱、专门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应当尽可能地服从于这个任务。”④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无产阶级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的一贯观点。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是多辩论,只是忠实地报道我们革命的事实。”⑤他深信如实报道,就是对谣言的有力反击。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要实报实销”。后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讲真话,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讲假话,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工作还要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新闻工作要讲求实效,时效性同样是新闻的生命,讲究时宜,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要求。在解放战争时期,内战全面爆发以后,毛泽东就指示新闻工作者,“描写美蒋怎么厉害、怎么凶,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则不但不必要,而且有副作用了”⑥。此外,新闻宣传工作还要做到因人而异。毛泽东认为,新闻宣传要吸引人,夺人眼球。在新闻材料的撰写上,要做到软与硬的统一,即在原则问题上“要尖锐、泼辣、鲜明”,毫不吞吞吐吐,但是又“不能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听”;要做到远与近的统一,即宣传群众,就要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由近及远,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士兵和群众看报的兴趣;要做到特殊和一般的统一,即要注意报道英雄行为和英雄事迹,通过这些报道对普通群众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做到正与反的统一,即报纸宣传既要歌颂成绩,赞美英雄,也要揭露缺点,批评错误,控诉罪状,压倒邪气。
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首先,要依靠广大群众建设新闻事业。毛泽东指出,新闻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动员全党来办,依靠群众来办。毛泽东根据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⑦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关心和参加报纸工作,切实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在党内走群众路线,依靠全党办报。同时,办报要面向群众,“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⑧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其次,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新闻工作的方式上要贴近群众。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新闻报道应该满足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需求。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⑨不仅如此,新闻报道还要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当好人民群众的耳鼻喉舌。
在新闻报道的形式上,要注意报道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个性鲜明,在语言上要通俗大众。毛泽东始终身体力行,倡导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⑩他还要求报刊要办得尖锐、泼辣、鲜明。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好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在新闻工作的方式上,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把满足群众要求和引导群众统一起来。毛泽东强调,办好报纸,不仅是办报人的事,也是看的人的事。看的人提出意见,表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只有发挥“读者来信是报刊晴雨表”的作用,报刊才能成为沟通群众和党的“桥梁”,从实际上满足群众的需求。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一味迎合群众,而是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更要注意引导群众,要辩证处理好“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的关系。1944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时,就形象地提到,看报比吃饭更重要。这种“没有报纸就办不好事”的提法,已经把报纸看成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
再次,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要政治家办报。新闻的党性原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原则。他要求党的新闻媒体要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中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輥?輰?訛这种使命的一致性决定了媒体工作对党的工作的服从性。为了使新闻工作能够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毛泽东还提出政治家办报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毛泽东在对时任人民日报主编的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的重要性。他说,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是报社人员的思想革命化问题。为此,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刻苦改造世界观,要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特别告诫新闻工作者要常常到工厂和农村去,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反映他们的生龙活虎般的生活。他还指出,只有了解实际和群众的需要,同他们心心相印,呼吸与共,才能写出好东西。
毛泽东历来重视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论述加强新闻工作者修养的必要性时,毛泽东指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的新闻者工作队伍。党报和电台的每条消息、每个标题,都是从新闻工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没有新闻工作者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利益的极度尊重、对工作的非常认真,则不可能有完全的党性。要做到这一点,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取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要谦虚,不骄不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学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学点历史和法学,学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学点文学和逻辑;要有丰富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懂得宣传艺术,能熟练地使用新闻武器,宣传党的政策,打击敌人,教育群众;新闻工作者应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要有政治家的眼光,高瞻远瞩,多谋善断。
以上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首先,对新闻本体的认识和把握决定了对新闻工作实践和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的考虑和要求;其次,在新闻工作的实践理论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之间,新闻工作实践的原则、路线、方针的贯彻,离不开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素质,而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则为落实新闻工作实践应遵循的原则、路线、方针提供了必要的人员条件。这三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框架。
今天,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9页,353页。
②⑨《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页,149页。
③⑦《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428页,1319页。
④《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75页。
⑤⑥《毛泽东新闻工作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142页。
⑧⑩《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869页。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54页。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